網傳“大學生生活費標準,湖北為603元/月”報道引來千余湖北網友參與討論,各大門戶網站及兩大門戶微博網站也開辟專門頁面討論,不少在校或已畢業的大學生網友發帖認為,每月多少生活費夠用,以及湖北大學生生活費標準應是多少等等,這些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學生入校后,應該轉變一個觀念,學費、基本生活費家長出了,“戀愛基金”等超支部分應該是自己埋單,自食其力,而不是一味的向父母伸手!
網友力挺:大學生自食其力
網友“806180764”發表評論說,自己大學四年生活費一直是月平均五六百元左右,如果想在校期間擁有更好的生活,大可以自己去賺更多的生活費。“18歲以后,還找父母要錢是種恥辱。學費高我無力承擔,只能靠父母,但至少生活費自己可以打個零工掙啊。”
網友“Bonnie”說,自己是2013年應屆畢業的大學生,他在校時每個月生活總開銷在550元以下,大學在校期間從未超過550元。“我覺得作為一個還沒開始掙錢的大學生來說,600塊錢夠基本生活。”
網友“∝、米修”認為,按湖北的家長一個月3000元工資計算,一個家庭給一名在校大學生每月1000元左右生活費也不容易,老人還要養老,一家人生活的柴米油鹽……大學生作為子女,也應體諒一下父母的艱難,平時日常開銷應該節省。
家長坦言:大學打工會更理解父母
網友“滄浪之水”是名在漢大學生的家長。昨天,他以自己兒子為例,列了一筆詳細的賬單。他說,兒子現在上大四,在武漢某大學,第一年至第三年,每月生活費是800元,第四年,家里才給1000元。第一年至第三年,800元的生活費,除了不包括學校的上網費(上網費每半年300元,還包含幾百元的話費),其他所有開銷的支出費用都包了,比如水、電費、洗澡費、喝水等。
兒子大學最大的支出是談戀愛,這項費用,家長涵蓋在800元的生活費里了。據稱,兒子在校期間,寒暑假自己打工掙錢,戀愛基金家里沒有給分文。
這位家長坦言,父子倆曾關于生活費一事具體談論過,僅吃飯,不挑不揀,能吃飽肚子,并不太差的伙食,一月400多元夠了。
“生活費,主要是看大學生怎么用了,大手大腳,一萬起步也是不夠的,但錘煉自己勤儉的品質,即使少些,也一樣是夠用和開心的。”
這位家長直言,自家條件尚可,是有條件多給孩子生活費的,“但我就是不愿意那樣做,并且兒子也認同我的做法,從不找我額外要錢。只有自己去打打工,知道掙錢的難處,就自然會理解父母的不易,知道珍惜和節儉的好處。”
海歸人士:生活費多少不能一刀切
曾留學英國,并在歐美工作生活過多年的許先生認為,網傳《大學生生活費標準》,也只是一個概數,網友及大學生朋友們大可不必這么較真。
湖北的高校眾多,武漢作為省會城市,其消費肯定比其他地級市如宜昌、襄陽、黃石、荊州、咸寧等地消費要高;又比如每月的開銷也與學生的專業有一定聯系,學藝術的學生比其他專業的學生開銷要多……但這些都是外因,生活費的標準也只是個參考值,大學生在校期間,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出更優質的生活。
許先生說,他在留學期間,和許多留學生一樣,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一周打四份工。打工一方面是賺錢,更多的是接觸社會,了解社會,而不是做象牙塔里與世隔絕的書生。他個人比較贊成大學生通過打工賺取一定的生活費,“當然肯定也包括戀愛基金”。
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教授梅志罡稱,賺取自己的生活費是一方面,在校大學生更應學會如何生活,如何理財,盲目攀比是最不可取的生活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