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高校2013年的高考統招計劃紛紛出爐,不少高校對招生專業目錄進行調整,更多高校開始采用大類招生。家長和孩子們除了要收集各校的招生新政外,還應當能夠準確地解讀新政背后的政策趨勢和信息,為孩子填報志愿和選擇專業做出正確選擇。
招生計劃有增有減
今年參加北京高考的報名總數比去年73460人減少724人,降幅不足1%。據初步預測,今年的錄取率仍將穩定在80%左右。從今年已出臺的各高校在京招生計劃來看,大多數高校在京投放計劃均略有減少,但計劃減少比例均不高于考生減少幅度,考生報考形勢比較樂觀。
從已經公布的高校統招計劃來看,不少高校的在京招生計劃與去年基本持平,比如外經貿、北外、復旦等;也有高校在京招生計劃略有減少,比如北建工、北交大、北郵等;不過也有個別學校在京的招生計劃非但不減少,還有小幅增加,比如北工大比去年增加71人,首經貿一批次文科增招13人,二批次理科增招21人。
北建工招辦主任李雪華介紹,去年因為建工學院調整學科門類,所以增加了100多個在京計劃,屬于特殊舉措,跟今年計劃沒有可比性。今年招生恢復常態,計劃略有下降主要與在京高考報名人數減少有關,因此學校也減少了相應比例,不會對考生錄取造成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北工大在京招生2171人,比去年擴招71人。對于今年在京招生計劃不減反增,北工大招辦主任杜峰表示,在京擴招主要源于北工大今年增加了“北京工業大學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的招生。該學院共有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金融學、應用統計學4個專業,分別在京招生120人、120人、100人和60人。
更多高校開始大類招生
所謂按大類招生,也即按學科大類招生,是指高校將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的幾個(甚至更多)專業按一個專業大類招生.考生按大類填報志愿,入學后前一到兩年打通培養,統一學習公共基礎課,大二或大三時再按照一定程序和標準具體選擇專業、分流培養。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是最早實施這項招生改革的院校。
今年,有不少高校新加入大類招生的隊伍。比如北京理工大學今年首次按照大類招生。北理工招辦副主任張東表示,之所以選擇按照大類專業招生,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經過一年通識課程和大類基礎課程學習后,根據自己的能力及興趣、愛好,確定主修專業及專業方向。
同樣,北京交通大學今年的招生專業也體現“寬口徑”。北交大招生就業處處長王化深表示,今年該校的自動化類、計算機類、交通運輸類、土木類、環境工程、理科試驗班類和理科試驗班(基礎學科試點班)都將按照大類招生。“第三、第四個學期后,學生可根據前期的學習成績、專業意向以及專業容納數等情況,選擇大類專業所包含的一個專業或專業方向繼續學習。”王化深介紹。
高分二志愿名額不少
在京的不少高校,今年仍然預留部分二志愿名額,招收高分二志愿考生。北交大、北科大、北郵、北化工和北林大五校共預留約62個名額用來招收高分二志愿考生。此外,首經貿今年將一批二志愿的預留比例從去年的10%提高至15%。該校招辦主任曾慶梅表示,由于去年二志愿錄取情況好,理科二志愿最低錄取分達到600分,因此今年增加二志愿的預留計劃。
不過,不少預留二志愿計劃的高校招辦負責人表示,雖然他們每年都為高分二志愿考生預留了部分計劃,但存在學生不報到的現象。比如北化工去年錄取24人,實際報到20人等。
記者注意到,在已公布的多所高校的錄取規則中,不少都提到學校的提檔比例,以及提檔時認可各類政策性加分,并承諾只要考生服從專業調劑則“提檔不退檔”,但在專業志愿錄取時,是否認可加分,各校區別較大。比如,北外、北理工在提檔時認可加分,但卻按照實考分錄取。而北交大和北林大則在提檔和專業錄取中都承認加分。北林大招辦主任穆琳介紹,之所以在專業志愿錄取中也認可加分,是出于兩方面的考慮,第一是不再唯分是從,而是注重素質教育,能獲得加分說明學生在某些方面是有特長的;第二是為了方便考生填報志愿,如果在提檔的時候認可加分,但錄取專業的時候將加分去掉,就為考生填報志愿帶來了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