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14]18號),與往年相比,高校自主招生方案發生重大變化,有眾多調整,成績排名不再作為報名條件,獲得自主招生資格必須具有“學科特長”或“創新潛質”。

變化一:取消“校薦”,考生需自己報名
往年高校自主招生報名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校薦”,由學校推薦優秀學生。第二類為“自薦”,由學生自主報名。2014年12月教育部出臺的新的自主招生政策中表示:高校不得向中學分配推薦名額。2015年1月1日起,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等加分項目。考生的相關特長、突出事跡、優秀表現等情況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或考生檔案,供高校錄取時參考。
變化二:門檻抬高,審核更為嚴格
為了更加精確鎖定自主招生的優秀學生,2015年各校的報名門檻將有所提高。以學科特長類為例,往年普通高校要求學生高中階段獲得全國性省級賽區三等獎(含)以上,2015年會抬升至二等獎。頂尖的985名校可能縮小到一等獎。同樣的,在“創新潛質”類中,獲獎證書的等級也會提高。相對而言,獲獎等級越高的同學通過報名審核,獲得自主招生考試資格的幾率會更大。
變化三:報考專業一定要與特長匹配
往年自主招生中,對“專業”并無太多限定,通常考生獲得自主招生資格后,會根據等第取得相應的選專業加分,比如化學方面獲獎的,很有可能填報機械工程專業,只要分數達線,都會被順利錄取,但2015年行不通了。教育部明確要求,自主招生專業要注重與學生特長的匹配,如化學方面得獎的一定要填報跟化學相關的專業,否則在前期審核這一關就過不去。這也提醒考生,在準備報名材料時,就要對高校專業做一定的了解,結合自己的特長來申報,這樣可以提高審核通過率。
變化四:試點高校自主招生考核工作統一安排在高考結束后、高考成績公布前進行
部分高校測試時間集中在6月13、14日教育部公布的時間表規定,2月底前各高校發布招生簡章,3月份考生提交申請材料,4月份高校審核考生材料,4月底前公示通過名單,6月10日至22日高校考核,高考出分前確定入選資格名單。時間非常緊張,而那時高校還未放假,自主招生測試只可能放在雙休日,大部分高校將自主招生的考試時間初定在6月13、14日,而13日又是英語(精品課)四級考試時間,14日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像往年那樣‘趕考’的情形不大可能發生了。
所以,在這么緊張的時間里,如何能在自主招生中脫穎而出,大大提高初選命中率,是考生們必須考慮的當務之急。
什么樣的競賽才具備推薦自主招生考試的資格?
“只有以高度專業的定向測評技術為內核的競賽成績或獎項,才能證明或鑒定學生的學科特長、個人特質或能力傾向——才具備推薦自主招生考試的資格!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競賽成績或獎項,都具備推薦學生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資格。”(張勇: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辦公室副主任)

一個人的學科特長、個人特質或能力傾向,往往決定了其成才及成功的方向和程度。
所以,教育改革后的大學自主招生堅定的采用了“如果不能證明特長、潛質或傾向,就無報名資格”的方案。
然而,特長、潛質或傾向,本質上不同于一般考試的學科或能力成績高低,因為一般的考試或競賽無法測驗出學科特長、個人特質或能力傾向。
特長、潛質或傾向,依賴高度專業的定向測評技術才能有效可靠的檢測出來。
基于預測性選拔基準的測評技術,不同于基于成就性淘汰基準的測驗技術,也不同于基于顯性能力選擇基準的測評技術。
預測性選拔基準的測評技術及其操作實現,是高度專業的頂級測評技術,全球只有極少數專業機構才具有這樣的技術和能力。
事實上,絕大多數競賽及測評機構,連這些基本概念和理論都不清楚。
不言而喻,并不是所有的競賽(或測評)都能有效可靠的檢測出學生的學科特長、個人特質或能力傾向。也即,并不是所有的競賽獎項或成績可以成為大學自主招生考試的報名資格。
IAP競賽測評報告、獎項,特長、特質、潛質評估證明方式新坐標!
文章開頭我們已經提到,今年高校自主招生方案有重大調整,成績排名不再作為報名條件,獲得自主招生考試資格必須具有“學科特長”或“創新潛質”。而“學科特長”或“創新潛質”的證明材料似乎對經常參加高級別競賽的學生更為有利,特別是在官方認可的全國性賽事中獲得獎項的學生,在當前的高校自主招生申報中無疑會占據有利位置。
IAP中小學生綜合競賽全國組委會秘書長吳紅軍表示,“今天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的確生了重大變化,《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試點高校招生對象,主要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再加上今年高校自主招生推薦分配名額的取消,推薦方式由校薦改為自薦、專家推薦或社團推薦,高校考核時間及考核方式的改變,都是考生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如何能及時、準確、有效申報,且能高命中率通過初審是考生們的當務之急。”同時,他也表示,“在當前的自主招生政策之下,對于那些以前經常參加全國性賽事并拿獎的優秀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優勢的。因為測評報告、獲獎證書將很好地證明報考學生具備申請自主招生考試的資格。”
在談到IAP中小學生綜合競賽(以下簡稱“IAP競賽”)時,吳紅軍秘書長非常自信地說:“IAP競賽與其它競賽不同,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具備明顯的優勢。
首先,IAP競賽使用了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所采用的評價技術。
2015年9月,作為教育部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專業支持與技術服務單位的中國教育學會發布了《關于舉辦“中小學生綜合競賽”的通知》,正式成為IAP競賽主辦單位之一,與公眾教育研究院等機構聯合舉辦該項賽事。進而,IAP競賽一躍成為教育部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跨區域對照實驗項目和全國數據采集方式。競賽使用的技術為“教育部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采用的技術,包含,ACTS學業素質能力評價技術、ICTS綜合素質能力評價技術和PCTS發展潛能評價技術。


其次,IAP競賽是中國教育學會唯一主辦的全國性、綜合型賽事。
IAP競賽是中國教育學會唯一主辦的,并根據國家教育大綱和新課程標準要求設立的全國性、綜合型競賽。賽事組別設置完全基于基礎教育年級設置,賽事覆蓋學科競賽、綜合素質競賽和創新人才選拔競賽。截止到2016年,競賽已成功舉辦9年,覆蓋全國20余省,參賽學生累計180余萬。

第三、競賽在科學選拔、特長、特質、潛質鑒定證明,以及專家推薦等方面具備明顯優勢。
IAP競賽包含IAP中小學生學業素質能力競賽、IAPP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競賽、IAPP中小學生創新人才選拔競賽競賽項目。分別圍繞具備學科特長、個人特質和能力潛質的優秀學生來選拔。
IAP競賽全國總決賽證書由中國教育學會、公眾教育研究院、公眾考試研究院聯合頒發,同時每位參賽選手均獲得一份“素質能力測評報告”,能客觀地對學生的學科特長、個人特質、能力潛質進行鑒定和證明。

素質能力測評報告

獲獎證書
第四、IAP競賽參賽選手在獲得高校自主招生考試資格中,競賽的成績、獎項、素質能力測評報告等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2016年高校自主招生選拔中,參加過IAP競賽的眾多選手,分別獲得了北京語言大學、上海復旦大學、天津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國內35所知名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資格。學生的IAP競賽獲獎證明、素質能力測評報告,以及專家推薦信,均發揮了積極作用。
附:IAP競賽獲獎選手獲得2016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試資格的高校名單
北京語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廣州中山大學、沈陽東北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東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中國地質大學
總之,IAP競賽的競賽項目、科目設置,以及其使用的評價技術,能客觀的對參賽選手進行甄別、選拔,同時有效地對學生學科特長、個人特質、能力潛質進行科學的評估和鑒定,是學生特長、特質、潛質評估證明方式的新坐標!
對于經常參加IAP競賽的學生來說,他們不僅可獲得一份科學有效的素質能力測評報告,還能獲得證明他們能力的獎項。在當前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之下,他們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實惠”,大大提高了自主招生選拔命中率,為考生考取理想大學提供了先決條件。
“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何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立于不敗之地,考上自己夢想的大學,同學們,應該早做準備。希望IAP競賽成為你不二選擇,成為你成功路上最好的陪伴!
IAP中小學生綜合競賽
中國教育學會主辦并提供學術支持的第三方綜合評價
評優選優培優
成長成績成才
?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的全國性綜合型賽事。
?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跨區域對照實驗項目、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咨詢師認證合作項目、中國教育學會教育評價師認證合作項目。
?使用“教育部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采用的評價技術。參賽學生均可獲得素質能力測評報告,實現學習檢測、診斷。
?競賽獎項及測評報告可實現學生學科特長、個人特質、能力潛質的評估和證明,助力學生獲得自主招生考試資格。
?競賽成績、獎項和測評報告可放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作為升學參考依據來使用。
?基于云平臺操作、管理的競賽,可實現競賽的科學、規范管理和運營,確保學業人才選拔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