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年的高考新政,就考試科目而言,變化最大的是外語,不僅是一年兩考,而且試卷結構既保持了原有的筆試和聽力部分,還新增了專門的聽說測試,這不僅引起了全體考生的關注(據目前報名數據反饋,兩次考試都將有5萬余學生參加),同時推動了外語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的變化。
首先,促進了傳統外語教學模式的改革。
長期以來,我們外語的教學時數不少,考試成績也不錯,但卻一直受到“啞巴外語”的質疑,盡管上海較早引入了聽力測試,也設置有口試項目作為高校錄取的參考依據,但是高考評價主要還是采用紙筆方式,使得高中外語教學對語言能力(包括聽說能力)的綜合運用不被重視,這次上海的高考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了外語聽說測試的要求,盡管計入總分的分值非常有限,但起到了很好的效應。
近期有媒體報道,上海的高中學校從2014年9月起已經將聽說教學納入了外語常規教學中,輔助以相應的設施設備建設,有效提高了學生外語綜合能力。
其次,建立起了外語聽說測試的規范化考試場所。
因為新增的聽說測試被納入統一高考外語科目的考試范圍,成績計入總分,這就對考試環境提出了高要求。
到今年夏天,市教委會同各區縣教育局,已經建設完成了81個考點225個外語聽說測試標準化考場,這些考場均具備身份驗證、作弊防控、視頻監控和考試環境獨立、實時數據檢查等功能,能夠滿足全市考生參加外語聽說測試的要求。

(崇明民本中學高三學生在模擬教室進行模擬考試訓練)
第三,改變了原有的高考外語科目試卷命題組織方式。
按照上海的新高考方案,兩次外語考試分別安排在1月和6月,考生可以選擇其中一次參加,也可以兩次都參加,選擇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這就要求兩次考試的試卷必須保持等值,即兩次考試試卷的各項評價指標要保持一致,這對現有的命題方式提出了挑戰。
通常一次考試采用專家集中入闈進行試卷命制,但是對兩次或多次考試的命題必須通過題庫建設,其中試題的各項屬性指標必須被精確定義,當需要進行試卷命制時,可以通過優化組卷系統進行試題篩選和初步組卷,再通過專家人工干預,完成試卷命制。
上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國際大都市,學生的外語水平一直是高于全國大多數地區的,這次將聽說測試納入統一高考,又一次提升了上海外語的教學水準和學生的外語水平。同時,外語一年兩考背景下的命題組織方式改革,也有力提升了上海考試命題的科學化程度,縮短了與世界水平的差距,也為上海的考試評價改革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盡管我們還面臨著全面實施2017年高考改革的巨大壓力,但從兩年多來考試招生綜合改革的實踐來看,已經明顯感受到其對高中教育、對考試招生,以及即將對大學教育所產生的全方位影響,充分說明高考改革是推進教育改革也是倒逼教育改革,也再一次證明了中央選擇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作為教育改革突破口的決策的正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