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高考對很多家長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有些孩子可能因為不能讀一個好的高中,家長擔心孩子失去進入好大學的機會,所以將目光放到了教育資源更為豐富的國外。隨著許多家庭經濟實力的增強,家長們對國外教育制度的不斷了解,高中留學成為了不少人的又一個選擇。
高中生留學的優勢在于他們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比較強,能夠比較快速地融入到當地的學習和生活中,良好的語言環境也使他們的語言水平能夠得到迅速的提高。此外國外大學更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選拔過程中所考察的不僅僅包括硬性的雅思、托福等成績,還包括學生在平時參加的課外活動、社區服務、社會實踐以及領導力等。美國的許多高中在注重學習的同時,也要求學生必須參加各種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領導能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學校還設有各種各樣的俱樂部,讓學生廣泛地接觸和學習,培養自己的興趣,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這些都會為學生進入國外的優秀大學打下基礎,而他們進入大學后也能更好地融入國外大學的氛圍和學習方式。
作為處于成長期的孩子來說,離開家庭的庇護,有的孩子可以適應得比較好,他們會在短時間內就變得成熟起來,并且自理能力大大加強。這樣的孩子一般在國內已經具有比較好的生活習慣,所以可以比較迅速地適應環境。相反,有些孩子在國內一直過著嬌生慣養的生活,他們到了國外可能連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具備。而歐美國家的學校自由度一般都比較大,很容易造成學生情緒和心理上的困擾。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匯集了許多不同種族的人和文化,社會環境和道德觀念變化很快,年輕人面臨的誘惑很多,如果個人的自制力不強,也沒有恰當的引導,小留學生就可能處于無人約束的狀態,從而沾染上一些不好的習慣。有的小留學生出國后一直想家,不到半年就收拾行裝回國了。這對家庭來說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也耽誤了孩子非常寶貴的學習時間。
美國教育界人士認為,將未成年的子女送往國外留學時,父母將難以盡到直接教育子女的職責。由于學校、家長和社會是三位一體的教育要素,父母教育這一關鍵環節的缺失,增加了孩子走入歧途的可能性。雖然將尚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國門被認為是一個冒險的舉動,但是每年出國讀高中或者預科的學生還是成千上萬。畢竟出國留學不僅有更好的學習條件、更為廣闊的就業前景,留學對于讓孩子學會自主、獨立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越是獨立自主能力強的孩子就越可能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綜上所述,高中生出國留學的利與弊是因人而異的。首先要充分考察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自制力以及學習能力,只有當這些能力都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比較快地適應國外的生活。其次,要充分征求孩子的意見,不要自作主張地給孩子選擇目的國和學校。生活方面,寄宿家庭更容易讓孩子盡快適應國外生活,家長也要經常與孩子溝通,多鼓勵孩子,多留意孩子的心理變化。
很多時候家長會把年齡問題放在突出位置。事實上從我們多年的工作經驗來看,學生什么年齡階段可以出國留學并沒有很明顯的界定。我們一般從三個方面判定:第一,心智的成熟度。孩子是否有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心理素質,和相對較強的抗壓能力。第二,基本的學習能力。并非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定得達到優秀,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和學習能力。第三,獨立生存能力。一般來說,大學畢業以前的學生,包括高中畢業生和大學在校生,獨立生活能力更多依賴于環境的影響。在中國,大部分學生在這方面沒有很好的表現,這恐怕跟家長的呵護有加有很大的關系。
總之,心理素質比較好、心智健全、樂觀向上,有獨立的生存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出國留學應具備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還需仔細考慮家庭環境、經濟承受力及所選專業是否有出國留學的必要等因素。
相比于大學生或者高中畢業生來講,中學就出國留學是一個需要家長更加慎重考慮才能做出的決定。這是因為:一、你的孩子年齡尚小,不確定因素增加了;二、孩子需要在國外呆更長的時間,那么你的投入也增加了。
從國內外高中教育的特點比較來看,國內更注重知識的傳授,國外更關注興趣和多元化能力的培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中學所開設的課程非常多樣化,與大學相像,比如有藝術類課程中的戲劇、表演,有法律,在中學最后兩年,有非常多的課程是跟專業相關的。這樣的設置提供給學生最大程度的選擇和發掘專業興趣的機會。
因此,我們對中國家長的建議是,如果你的孩子在國內學習成績非常優秀,有旺盛的學習興趣,并有獨立的生活技能和與人溝通的能力,那么他適合出國留學。選擇去海外讀高中,讓他有更多發掘自己潛力的機會,通過高中階段的適應與學習,從而更有利于他進入更優秀、更能發揮他的價值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