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留學生越來越低齡化,不少家長在孩子小學的時候便已經做了種種出國打算,連學校錄取的功課都早早做好了。不過爸爸媽媽們在考慮送子女留學時,不妨先問問自己下面這八個問題,評估一下自己是否為孩子的留學生活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孩子的學習能力追得上你的期望值嗎?
首先語言就是所有留學生都無法繞過的一座山,中介可以為你包裝出好看的成績,可是不會替你上課、寫作業。語言不過關,聽課、記筆記、寫作業、交朋友,每一步都會遇到麻煩。其次,那些上了名校和排名靠前的大學的更要有思想準備。這些名校排名靠前是有道理的,他們對學生要求嚴,學生課業重是非常普遍的。國內的學生,有時盡管書面成績不錯,但社會經驗、語言表達以及文化習俗等各方面與美國學生仍然會有很大差距,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對于家長來說,最重要的是對孩子的能力有客觀的判斷,幫助孩子在國外的大學中找到適合他的“那一個”。如果孩子適合排名100的大學,可是父母和中介通過種種手段把孩子強推進前30,那么父母的滿足和虛榮是以孩子未來身體和精神承受的巨大壓力甚至傷害為代價的。
孩子抗壓的能力,你真的了解嗎?
面對困難重重的異國環境,性格開朗外向,喜歡與人打交道,在社交上沒有畏懼心理,遇到困難,主動尋求有效的幫助,在情緒不佳時能找到排泄的渠道,這樣的人更容易適應國外的環境。
在你對異國他鄉的學習和生活都還沒“上道”的時候,不要輕易被他人輕蔑的眼神,不屑的口氣打倒,內心要堅強,外表要“皮實”,要相信“不經歷風雨,難得見彩虹”。如果孩子的個性太“宅”,不善交流,再加上有顆受不了委屈和挫折、敏感易受傷害的玻璃心,父母則要面對外表光鮮的留學之路三思而后行。
你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了嗎?
常常聽到一些家長發出這樣的抱怨,出國留學的孩子不愿與家長交流。一旦發生問題,如掛科,無法畢業,被學校除名,精神抑郁,甚至酗酒吸毒犯罪時,家長都感到措手不及,無法接受。這其實說明孩子在出國前沒有與家長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
在一種基于愛與信任的親子關系中,家長可以動態地了解孩子在國外的生活,特別是他們心理情緒上的波動,及時發現問題,給予孩子支持和安撫,孩子也會在與父母的交流中得到情緒的釋放和解決問題的途徑。如果在孩子出國前沒有建立起這種關系,那么出國后,大多數的情況是孩子與父母漸行漸遠,家長無從了解孩子,也就更談不上幫助孩子。
是否詳細了解了國外大學的情況?
孩子留學前,家長要準備的不僅是充足的學費和生活費,還有很多要做的“功課”。
美國大學系統與國內大不相同,家長應從各種渠道去了解:課業壓力,師生比例,課程設置,成績考核,畢業率,就業率等等。
家長只有成為“內行”,才能給孩子建設性的指導意見,才能與孩子有效交流,才能與學校順暢溝通,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
一旦出問題,孩子是否懂得尋求專業幫助?
除了父母的安撫,在美國一個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亞裔,特別是華人 (不僅是留學生) 忽略的是看心理醫生。
美國心理協會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統計顯示,亞裔大學生自殺念頭及試圖自殺的行為遠比白人高。在15至34歲的亞裔中,自殺是第二大死因,而20至24歲的亞裔有最高的自殺率。
專家認為,這個現象與亞裔不習慣看心理醫師,延誤了及時獲得專家協助的時機有關。有些人缺乏處理壓力的能力,但是又認為尋求心理幫助是件丟臉的事,因此較少看心理醫生。
事實上,美國大學都提供相關的免費心理咨詢,家長要正面鼓勵孩子,到大學后盡早了解學校里的相關部門,有需要時為什么不趁早利用?不要拖延到問題嚴重,甚至發生悲劇。
孩子承受不了壓力時,你知道怎樣應對嗎?
在孩子踏上留學之路的時候,家長應做充分的心理準備,知道這是一條坎坷不平的路。在美國每一年都有學生在功課壓力下身體和心理健康受到嚴重損壞。美國的家長一般會讓孩子休學半年甚至一年,或是從壓力大的名校轉到壓力小的普通州立大學。
留學生往往害怕父母失望,報喜不報憂,有問題自己扛著。
作為家長該有這樣的意識:與孩子的健康、一生的幸福快樂相比,暫時的挫敗和家長的面子都不值一提。所以家長要多了解國外大學的有關規定,在發現孩子無法正常學習下去時,及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找出可實施的策略,如休學或轉學。
是否為孩子在國外準備了有力的后援?
有這樣兩件事。第一件,一個留學生因酗酒過量鬧事被警察帶走,他的親戚在外州得知后立刻飛過去幫助解決。第二件,一個留學生突發急病昏迷住院,家長在美國的大學同學及時趕到,并與在中國的家長聯系,向醫生通報學生以前的病史,使學生的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這說明很有必要為孩子在國外尋找一個信得過、靠得住的“后援”。
千里之外的父母在孩子出現緊急狀況時“遠水解不了近渴”,這時,事先委托的親戚、朋友、同學就會為你“打頭陣”。出了緊急情況,這些比家長更了解國外情況的“后援”也是孩子日常生活遇到問題時尋求幫助的最好渠道。
經濟實力是否足夠支持孩子的學習?
盡管留學大軍中有“不差錢”的“富二代”“官二代”,但是也有大批需要掂量自己腰包的中產和需要借債付學費的工薪族。對于后兩者,除了知道要付給大學的費用外,還要為孩子準備充足的生活費。這時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和對孩子的了解顯得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值得家長注意,原定的三年或四年畢業,可是那并不意味著你的孩子一定會在這個時間內順利畢業。如果由于不能達到學校的成績標準而延遲一年到兩年畢業,家長還要準備額外的費用。
這里提醒大家,沒有足夠財力的家庭,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盲目跟風,踏上留學路后,受苦的是父母,受罪的是孩子。
(部分內容參考“留學監理網”,由網易教育頻道獨家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