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澳大利亞留學,很多人將其看作“曲線”拿到澳大利亞永久居留權的一種方式。加之澳大利亞八大名校的入學門檻相比英美較低,于是赴澳留學便有了“混文憑”、“水過畢業只為移民”等負面頭銜,網上關于澳大利亞大學水的討論也有很多,對此留學生持不同意見,認為這是對澳大利亞大學的誤解。
對于打算選擇澳大利亞留學的家庭來說,面對鋪天蓋地的消息,如何分辨真假,正確判斷和選擇成為一大難題,《智見》特推出“在國外讀書”系列欄目,通過留學生的真實描述揭開各主流留學國家的神秘面紗,呈現最真實的國外留學情況。
本期邀請到三名澳大利亞留學生,共同發聲為澳大利亞留學正名。作為過來人他們普遍表示澳大利亞名校寬進嚴出,文憑的含金量并不遜色。
門檻低=文憑水?寬進的理由竟然是…
與英美這兩個留學大國相比,澳大利亞的留學口碑似乎一直不佳。很多人將赴澳留學稱作“被英美名校拒絕的備胎選項”,更有甚者認為赴澳留學是國內“富二代們”移民的捷徑。到底為何作為第三大留學接收國的澳大利亞會被冠之如此不堪的留學標簽呢?
這和澳大利亞大學的入學門檻低脫不了干系。以墨爾本大學的本科為例,多數專業對中國學生的要求僅僅是高考一本成績以及6.5分雅思。如果按照雅思6.5約等于托福的90分來算,與墨爾本大學世界排名相當的美國名校們,就顯得挑剔多了:普遍美國排名前30的大學,不僅要求托福100以上的成績,更是對學生的課外活動、社會經歷等眾多方面提出了嚴苛的要求。
為什么同樣是世界名校,澳大利亞的名校們如此“低姿態”呢?
原因很簡單,對于經濟發展并不多樣的澳大利亞來說,國際留學生是支撐政府經濟的支柱之一。澳大利亞教育部部長Simon Birmingham在2016澳大利亞教育行業會議上表示,國際教育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三大出口產業。 目前,來自130多個國家的32萬多名國際留學生在澳大利亞的大學中學習。Birmingham部長表示,國際教育給澳大利亞政府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入,因此澳大利亞相對英美,對于國際留學生的入學要求較低。
如果只因澳大利亞的入學門檻低來判定它的學歷“水”,未免有些武斷,澳大利亞的大學生活究竟是輕松還是緊張?來聽聽留學生的真實體驗,以及他們是如何評價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的。
留學聲:澳大利亞名校寬進嚴出,掛科率和退學率普遍較高
在采訪過幾名擁有北美和澳大利亞雙重留學背景的留學生后發現,他們均表示澳大利亞名校奉行寬進嚴出的政策,課程難度大拿高分不易、畢業難度高,文憑的含金量高。
王泓灃【新南威爾士大學博士在讀】坐標:悉尼
留學標簽:美國本科 光伏與新能源工程 畢業考核 寬進嚴出
澳大利亞的博士在讀時長是3-4年,和美國不同,澳大利亞的博士畢業只需要發3篇論文,而不需要參加Ph.DCandidate Exam(博士參選人考試)。這一畢業考核標準讓很多人誤以為澳大利亞讀博相對簡單而且“水過”。
其實澳大利亞不論是本科、碩士還是博士,畢業考核的標準都相對嚴苛。就博士而言,雖然不需要提供硬性的畢業成績,但是在讀博的三到四年中,每年都需要參加年度考核(Annual Review),向博士委員會(Ph.D Committee)展示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委員會的評審老師會對研究成果給出建議和意見,并且進行較為嚴苛的打分。只有在每年的評審都得到“通過(pass)”的成績,才能順利畢業拿到學位證。
就我在美國讀本科而后工作的經歷而言,澳大利亞大學這一反復審核的過程,我覺得要比單純的考試更加考驗學生的能力和學習水平。澳大利亞大學寬進嚴出的情況非常顯著,很多大學的門檻設置都不高,但是想要以高分畢業的難度還是比較大。就我了解,每年中國赴澳留學的學生掛科率和退學率并不比北美留學生低。很多抱著混文憑的學生來到澳大利亞后,都被嚴苛的課程設置和高強度的學生競爭掛科甚至是勸退。
Ngealang Nguon【悉尼大學本科在讀】坐標:悉尼
留學標簽:柬埔寨人 教育學 高要求閱讀 學習中心
我對澳大利亞本科教育印象最深的就是教授對于閱讀的重視。每門課之后都會有大量必讀的資料,還有一些課甚至在上課前老師會發郵件給同學們,要求大家去圖書館借閱某本書,看完這本書的哪些章節,必須在下節課開始之前完成。我在柬埔寨讀高中的時候,雖然老師也會布置類似的閱讀作業,但并不會嚴苛地在課堂上檢驗學生的閱讀質量。而在悉尼大學,教授經常會在課堂上以隨機提問的方式抽查學生是否完成閱讀作業。
此外,在我剛入學的時候,悉尼大學很多課程難度都非常大,經常遭遇跟不上的窘境。不僅要面對動輒6000字甚至過萬字數的論文,還要兼顧很多難操作的實驗和研究工作。不過悉尼大學為學生開設了學習中心(learning centre)。學習中心對在校學生免費開放,學生可以在中心內學習如何寫論文、做演講、做實驗、學習外語等。在我的國家并沒有澳大利亞文憑的不好名聲,而且就我個人的感受而言,我覺得悉尼大學學士學位的含金量非常高,畢業難度也并不容易。
劉雪晴【墨爾本大學碩士畢業生】坐標:墨爾本
留學標簽:加拿大本科 農學院 理論實踐結合 移民
澳大利亞大學的質量的確良莠不齊,但是澳大利亞八大盟校的質量還是非常高,而且畢業難度也是比較大的。拿我們墨爾本大學為例,墨爾本大學雖然入學門檻分數并不高,但大學是拒收通過中介申請的學生。這就意味著,國內很多 “靠中介混進澳大利亞名校”的傳聞其實是莫須有的。
就進入大學后的學習而言,墨爾本大學大多數課程因為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想要拿到高分還是非常難的。澳大利亞的確有很多名聲較差的野雞大學,這也是澳大利亞高等教育名聲不夠好的原因。因此,留學生在選擇澳大利亞大學時需要密切關注大學官網和澳大利亞教育部的網站,避免選擇了文憑得不到澳大利亞和國內承認的野雞大學。就我個人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兩個國家的留學經歷而言,我覺得倆國高等教育不論從質量還是畢業難度都是旗鼓相當的。
如果留學生的評價不足以證明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澳大利亞名校畢業生在就業中的表現如何:
澳大利亞畢業生能力排名高于英美 中國校友多就職于名企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日在其教育年報中發表了不同國家畢業生能力排行榜,澳大利亞學生在本次測試中表現不俗,成績優于英、美高校的畢業生,位列排行榜第四,而美國僅排名第九。不同于側重學校聲譽、研究成果等因素的高校排名,本次針對各國畢業生讀寫水平的調查,更看重測試成績,評估的是各國整體的高等教育體系。
因此,當美國常春藤名校響譽遍布全球時,澳大利亞大學畢業生似乎更為優質。
以中國學生最多的悉尼大學和墨爾本大學為例,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證實了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的不俗。根據全球職場社交網站LinkedIn (領英) 提供的數據顯示,畢業于悉尼大學和墨爾本大學的中國校友普遍就職于各大國內外名企。校友人數最多的是安永(EY)和普華永道(PWC),其次是渣打、花旗、匯豐等國際一線投行或跨國商業銀行。國內方面,除了金融和四大還有很多選擇去技術類公司如IBM、華為、蘋果、甲骨文等外企或本土知名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