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9日,留學圈內好友、番茄公寓的李總邀請我在“留學生海外安全課堂”上做演講,回應留英學生和家長的問題和顧慮。
文化視角解讀英國政局
在過去的兩年間,英國“脫歐”給外界造成“政局不穩”的印象,這么大的“動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在大多數情況下,保守的英國人不會輕易改變,希望維持現狀。但前提是,不能委曲求全。
我本人2003年至2004年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攻讀MBA,那時正趕上歐盟“東擴”,而且布萊爾政府時期經濟穩步增長,所以英國政府鼓勵歐盟以外的留學生在當地就業。
其中最重要的舉措就是PSW(Post Study Work)簽證,為有意留在蘇格蘭工作的畢業生簽發兩年的PSW簽證,也叫Fresh Talent簽證,英格蘭則是一年,找到工作后,由雇主為外籍員工申請工作許可(Work Permit)。
但到了2008年后,金融危機使英國經濟進入蕭條期,那時我印象最深的是,英國第二大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負債數百億英鎊,險些倒閉。
而此時,歐盟體系內,東歐的大量移民已經嚴重影響了英國人的就業和養老,據說僅愛丁堡一地,匈牙利人幾乎占到了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
與此同時,希臘、西班牙、意大利財政危機嚴重,幾乎到了“國家破產”的邊緣。歐元區沉重的債務負擔讓大英帝國苦不堪言,政府財政捉襟見肘。
英國人內心深處的“文化邊界”遭到了挑戰,他們擔心由于“國際化”喪失自主權。英國人既不期望發號施令,也不喜歡俯首稱臣,他們希望自己做主。
2010年卡梅倫政府修改移民法案,限制歐盟之外的人員在英國工作,最終促成了2012年起全面關閉PSW簽證的局面。
英國內政部將海外留學生作為移民對象的出發點,在“脫歐”之前很可能是針對亞洲地區的英聯邦國家(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在“脫歐”之后則是東歐國家,中國留英學生與此關聯度不大。
實際上,不管有沒有“脫歐”事件,中國學生留在英國工作的幾率一直不高。
脫歐前,中國人的工作競爭對手是東歐人;脫歐后,我們的競爭對手又變成英國人了,難度不相上下。
不過這里面有一個問題需要澄清,英國人雖然骨子里傲慢,但他們并不歧視外國人,也不敢歧視外國人。
制度化的自由、民主是英國人首創的,幾個世紀積累而成的法制觀念、理性思維、平等意識,已經成為根深蒂固的文化傳承。
英國人不能容忍歧視、虐待、戕害、人格侮辱,這在英國是屬于重罪范圍。
媒體對安全形勢的解讀
今年5月,我接受《廣州日報》記者電話采訪時,特意強調了中英兩國媒體報道方面的體制差別。
英國媒體基本上是私人占有,媒體相互之間競爭激烈,對突發事件比較敏感,反應快,報道力度也很大。特別是對恐襲、大火等要聞,電視、廣播、報紙、網絡常常是長篇累牘地連續報道,造成鋪天蓋地的聲勢。英國當地人對此習以為常,并不覺得有什么異樣。
但這樣的聲勢會給咱們國內的受眾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畢竟在中國大陸,官媒占據統治地位,新聞檢查制度相對嚴格。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我們認為“新聞聯播”的播出內容是70%的領導講話、20%的中央精神貫徹實施、10%的國際負面消息。
客觀上講,針對國際新聞,也不能怪央視總是挑選“壞事”報道,其實外媒的報道里,總體而言,正面的本來就不多。
國內媒體的作用是喉舌,國外媒體的作用是監督。
這樣一來,英國新聞報道的形式傳到國內,從事件發展進程,到專家點評,尺度都很大,給國內造成一種印象——英國的安全環境比國內差多了。顯然,這是國內不了解英國媒體的報道方式而造成的誤解。
另外,英國媒體的尖酸刻薄、冷眼旁觀,與英國人的思辨意識密不可分。
用半瓶水來分析英國人,更容易理解。通常,我們更注意瓶子中有水的部分,而英國人則更關注沒水、空空的部分。換句話說,英國人的觀察角度往往先從事物的負面切入,然后再進入正面的部分,正負相權衡,才能做出定性判斷。
英國人這種略帶悲觀色彩的辯證思維,讓他們近乎刻板地追求理性,因此得到英國人的正面評價并不容易。
遇到重大事件,從媒體上總能感受到英國人冷冷的評論,或是笑里藏刀(應該是冷笑)地批評英國政府無能,或是因為正常生活受到影響而用外交辭令宣泄心中的不滿。這樣一來,會加深國內的負面印象,而且似乎還有當地人的“佐證”!
在英國學習、生活、工作了十幾年,我能夠理解英國人“言過其實”的那一面,他們說得都對,但實際上沒有那么嚴重。我還是相信,這個國家完全沒有報道的那么可怕。
圈內人的觀察和評價
2003年在英國留學期間,我在校外租房子的時候觀察到,很多房子沒有防盜門,窗戶上也沒有防護欄,門鎖竟然是老式的撞鎖,在國內都不一定能找到了。我有些不放心,房東不緊不慢地說:
No worries. We are in West End. You can’t have a safer place. 放心,這里是格拉斯哥西區,沒有比這兒更安全的地方了。
后來我才發現,附近的樓群都是用的這種鎖。其實,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英國是個安全的地方。
國內更希望壁壘森嚴,房子有防盜門、街上有警察,這樣才安全。但在英國,人們反而會因為受到約束而恐慌。
英國人珍視生命,但他們更期待自由,幾百年來一直尊崇法律,而法律的唯一目的就是保護自由。
另外,英國包容性很強的文化傳統,保護了個體的獨立性、社會的多元性,卻不善于在短時間內定性、決策,不能當機立斷,從而延長了試錯過程。
比如英國至今還沒有設置地鐵安檢系統,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不過,從最新動向看,英國的安保措施將進一步升級。
2017年6月2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英國議會發表演說,她用幾乎三分之一的篇幅,重點闡述對國家安全的強硬態度。
多年來,英國在反恐和確保公民自由的天平上始終左右搖擺、投鼠忌器。此次公開提出要建立反對極端主義委員會(commission for countering extremism),同時抑制極端思想的網絡傳播,反恐終于進入了制度保障階段。
本來留學安全方面的事,不好說太多,擔心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和擔心。學生和家長朋友在留英前有顧慮,完全可以理解。
如何客觀、冷靜地分析目前英國的局勢,對留學圈的業務至關重要。總體而言,在英國,安全問題還算不上什么突出的矛盾,也不會動搖英國作為中國學生全球第二大留學目的地的地位。
我當年留學時,每個周末都要給家里打電話。還是特別年輕的學友,平時別忘了常與家人保持視頻通話,讓父母放心,這樣自己才能更安心地在英國學習、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