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學生出國留學人數持續增長,來自教育部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中國留學人數已突破50萬人。
然而,隨著留學人數的持續增多,近年來發生在國外的一系列安全事件,也給廣大中國留學生敲響了警鐘,以今年引發公眾嘩然的洛杉磯中國留學生綁架凌虐案為例,3名中國女留學生分別被判6至13年監禁的慘痛事實,再次提醒廣大留學生,安全無小事,亟需提高安全意識。留學國外,如何避免傷害他人,或被他人傷害,順利完成學業?對此,瑞德福國際學校校長張望蘭表示,由于中外法律體系不同,文化不同,中國學生留學國外,亟需強化法制意識,并多了解西方文化。啟德教育美國部經理張甜甜也建議,中國學生留學在外,應主動融入外國人的學習和生活圈子,多了解如何處理意外事故、如何與警察打交道、如何獲得領事保護及法律援助等知識。
留美學生暴力侵害同胞手段殘忍
今年1月初,中國3名女留學生因為綁架凌虐同胞劉怡然,被美國洛杉磯波莫那高等法院分別判處6年、10年、13年刑期一事,引發舉國震動。據美國《僑報》報道,涉嫌綁架、毆打和折磨同胞劉怡然的3名中國留學生分別是翟云瑤、楊雨菡和章鑫磊,受害人劉怡然法庭控訴稱,在施暴過程中,三名被告分別對其實施了扒光衣服、用煙頭燙傷乳頭、強迫吃沙子、剃掉頭發逼吃掉等暴力行為。經美國洛杉磯波莫那高等法院審判,該案3名被告最終以綁架、攻擊以及導致嚴重的人身傷害定罪。
在此之前,另一件發生在美國紐約州的中國留美博士殘忍殺害同胞一事,再次引發國人側目。據美國當地警方透露,這位被警方擊斃的男子名叫馬天(音譯),被害女子名叫蔣雅真(音譯),二人均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兇手和被害人系同學關系。施暴過程中,馬天右手持刀,瘋狂捅殺蔣雅真后背,最終致其死亡。警方趕赴現場后,馬天因暴力抗法,最終被美國紐約州警方當場擊斃。
據《法治周末》報道,僅2015年1月,在美國發生的因中國留學生引發的刑事案件就有3起。分別是2015年初的密歇根州立大學中國留學生組建“城管幫”并屢屢尋釁滋事案件,以及新罕布什爾大學19歲的中國留學生陳可偉(音譯)因涉嫌一系列的夜盜、性侵、偷窺隱私,被判處入獄事件;此外,還包括23歲愛荷華大學畢業生李向南謀殺同校同學邵童案。
中國留學生亟需強化法制意識
“由于中外法律體系不同,文化不同,中國學生留學國外,亟需強化法制意識,并多了解西方文化。”對于近年來在美國發生的多起中國留學生暴力侵害同胞一事,張望蘭憂心地說,如果眾多的中國學生不在出國前補好國外法制課,以及相應的文化課,恐將有更多的中國學生走上犯罪道路而不自知。
她以“劉怡然被凌虐事件”為例,指出正是因為許多中國留學生對美國相關法律缺少了解,法律意識淡薄,最終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她說,在國內,許多學生認為,只要不是把人打死,都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特別是未成年人。受此意識驅使,他們以為在美國如果發生類似事件,也不用承擔相應責任。殊不知,在美國刑法對實施暴力欺凌的犯罪主體量刑十分嚴重。“美國法律將打人、吐口水、推搡、拍裸照,甚至精神貶低等行為都定性為霸凌。如后果嚴重并且有前科,即便未滿18歲,也可以判刑。”張望蘭說。
她還提醒,在美國,即使是語言暴力,如果稍不注意,就有被警方調查,甚至遣返的風險。她舉例說,今年2月份,一名就讀于愛荷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因為在社交網絡上張貼持槍照,并暗示如果考試掛科,將射殺教授。因為此事,校方認為其是危險人物,在槍支被沒收后,他的簽證被取消,并被遣返回中國。事后,其父稱,“孩子只是開玩笑”。
在張望蘭看來,為避免各種暴力威脅,中國留學生一定要強化法律意識,出國前,多了解西方法律和文化。“中國人比較含蓄,有時受到不法侵害,也選擇忍氣吞聲。”她建議中國留學生,如果在國外受到不法侵害,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并求助法律。“中國學生留學在外,應主動融入外國人的學習和生活圈子,多了解如何處理意外事故、如何與警察打交道、如何獲得領事保護及法律援助等知識。” 啟德教育美國部經理張甜甜對于留學生如何在國外保障自身安全,也給出了同樣的建議。
建議留學生多了解西方法律文化
張望蘭還提醒廣大家長,在送孩子去國外留學之前,最好能將孩子送往對應在國際學校過渡一下。“國際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開設的一些輔修課,比如國際禮儀、西方文化課程,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化和生活的切身體會。如此,犯錯或受到傷害在幾率會大大減少。”
對于沒有將孩子送往國際學校過渡的家長,張望蘭則建議家長多給孩子買些關于西方文化、法律、制度、禮儀方面的書籍,“家長們要摒棄功利心態,不要只看重孩子托福、雅思等文化課成績,更要關注孩子在其他方面成長。”張望蘭說。
“其實很多發生在國外留學生暴力傷人事件也是國內校園暴力事件的一個折射,并非到了國外才發生。”在張甜甜看來,由于國內尚未將校園暴力納入刑法,多數校園暴力事件最終以雙方協商一致收場,鮮有因校內暴力傷人而處以刑法,這難免給留學生留下一個印象——言語上的暴力,不致命的暴力行為不用付出太大代價,從而無法起到警示作用。
在建議留學生多了解西方法律文化的同時,她也提醒留學生養成遇事多與家長、同學、老師溝通的習慣,“很多事情事實上都是小事,多溝通就不會將不快壓抑在心里,有了合適的疏導通道,就不會無意識傷害他人,或被他人傷害。”
晶報記者 何小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