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成績的發布,不少學子和家長們緊張的情緒終于得以舒緩。但是,伴隨高考分數線的同時發布,也有許多學子高考失利,沒能過線。這就使許多家長和同學們陷入了迷茫和焦慮。希望本文的分享能為解決一些大家所關心的問題。
隨著高考成績的發布,不少學子和家長們緊張的情緒終于得以舒緩。但是,伴隨高考分數線的同時發布,也有許多學子高考失利,沒能過線。這就使許多家長和同學們陷入了迷茫和焦慮。希望本文的分享能為解決一些大家所關心的問題。
許多學生和家長都會陷入高考沒過線就意味著沒有學校可以接受這類學生的誤區。沒學上、沒未來、沒前途,這也是大家對于高考沒過線這一類考生所存在的偏見,同時也是一種誤解。首先,沒過線就意味著一定沒有學校錄取嗎?當然不是。有的學校可能會因為招生人數的不夠而進行補錄,從而降低對于錄取分數的要求,在報冷門專業的前提下服從調劑,也是有一定的的機率被錄取。同時,高考沒過線,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也可以報考民辦大學,為自己提供多的選擇和機會。其次,可以通過選擇高職的單招進入學校學習。單獨招生是教育部為進一步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和高等教育多元化選拔錄取機制。最后,對于高考沒過線的考生,如果沒有興趣繼續學習,也可以選擇進入技術院校,學習一門技術。技術類人員社會需求量大,收入可觀,這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我相信對于高考失利的學生,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是要不要復讀。要不要復讀,首先要考慮的是自己是否還有上升的空間,其次是思考高三這一年自己是否竭盡全力。選擇復讀,是想彌補高三這一年學習的漏洞,依舊有余力去學習,并且有堅定的信心,要有做好承受巨大壓力的準備,有明確目標以及做好對自己的定位。復讀這一年,是一場心理與能力的博弈。但是對于分數過低的學生,如果對于自己的目標以及定位不清晰,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過分擔心自己下一年能否取得優異的成績,不復讀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在對自己有明確認知的前提下,與老師和家長做進一步的溝通,做出屬于自己的選擇。
我們現在承認學歷是一塊敲門磚,通過學習考試改變命運是我們現在大部分人所堅定的道理。如果把高考比喻成一次競爭比賽,比賽當然會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當然會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但是僅僅因為一次失敗,就能斷定這個人再也無法成功嗎?當然不能。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以一次成績論一個學生是否成功,是否擁有自己的未來。學生之所以被稱為學生,是因為他們擁有學習事物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展現也不僅僅是在課本中考試中,而是在生活和社會中的點點滴滴。一次高考的失利,不代表未來的失利,也不代表學習的終結,成人高考、自考等都是我們國家留給更多人關于未來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