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再恰逢高考倒計時進入到80多天階段,不少家長想趁著天氣還不熱,給孩子再補補,在飲食方面可能會有大的變化,這些做法,可能會是有損孩子身體健康的做法。那么除此之外,還有哪些飲食誤區高考家長要注意?高分網高考頻道小編今天來為大家盤點一下。
誤區一:盲目改變一貫的飲食習慣
距離高考僅剩80多天,不少家長覺得,考前沖刺很用腦,很希望在飲食方面可以讓孩子獲得備考的能量。但是現在一般家庭的營養都是足夠的,把之前一貫的飲食習慣全部推翻,盲目給孩子加餐,或者是食譜全變,很容易引發孩子的腸胃不適。
尤其最近天氣忽冷忽熱,腸胃病比較多,在飲食上的大變動,很有可能幫不上孩子,反而讓孩子腸胃不適,影響狀態。
高考生考前要少吃容易產氣、產酸的食物,如韭菜、地瓜、碳酸飲料等。一些食物有“特殊功效”,不妨食用。比如蛋黃、花生、核桃仁、雜糧等,它們富含的微量元素鋅是人體產生各種酶的主要材料,而魚類、雞蛋中大量的磷脂是細胞合成的重要物質,兩者對思考和記憶都有好處。
誤區二:餐桌上都是大魚大肉 不見素菜
家長們認為,考前學習緊張,腦力消耗大,營養一定要跟上,讓大魚大肉“唱主角”。
其實,并非頓頓大魚大肉的高考餐才算補,素菜可以有效補充一些微量元素。高考膳食要講究營養均衡,適當補充魚蝦類水產品,搭配豆制品和蔬菜。葷素搭配要合理,口味最好清淡一點。如果每天以大魚大肉為主,孩子容易出現腹瀉或者是便秘的情況,到時候反而耽誤孩子的學習。
要保證水果和蔬菜的新鮮,讓孩子保持好胃口。睡覺前1小時最好不要喝湯,因為喝了湯睡覺,腸胃正在消化,不容易入睡,還可能帶來夜尿增多,影響 睡眠質量。如果孩子食欲差,進食則更宜清淡、細軟、易消化,如小米粥,粟米羹等作為主食,雞蛋羹或碎肉碎菜作為副食,加上紫菜蛋花湯等補充營養。
誤區三:營養保健品搬回家
喝雞精、打蛋白針等等,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一方面讓孩子感到很緊張,壓力很大;另一方面,保健品也有因人而異、適不適合的問題。如果不吸收、 不適應的話,還會導致腹瀉、過敏、上火等癥狀。如果家長確實想給孩子吃一些補腦方面的保健食品或者藥品,一定要注意“度”的問題,不要濫用,不要貪多求 全,要適可而止。
現在處于春夏之交,時冷時熱,高考家長只需堅持以往一貫的飲食習慣,并且更注重食物的衛生,例如煮熟煮透,就是對孩子的最有幫助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