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教育已迫在眉睫,它絕不是在高考前進行志愿填報,而是要從高一開始進行。”“學校要避免將生涯教育簡單做成高考志愿填報。不允許學校利用相應的工具對學生進行相關測試,可以參考測試結果,但不能依據測試結果給學生規劃未來。”陜西師范大學教育評價研究所常務所長、陜西省高中學校評估專家組組長劉天才教授日前指出。
陜西省即將迎來新高考,圍繞生涯規劃教育,在不久前于西安市曲江第二中學舉行的西安生涯教育論壇上,與會人士做了深入的交流。本次論壇由西安市教育心理學會主辦,曲江二中承辦。
>>觀點:生涯教育不應簡單理解為“是高考的要求”
劉天才指出,高中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問題與難點問題就是生涯規劃教育,“人們普遍認為,因為新高考選擇性的增強才需要進行生涯規劃教育,而我的觀點是:生涯規劃教育不是新高考的要求。為什么?我們需要澄清兩個認識。”
其一,步入新時代,要求學校必須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培養體系和立德樹人的落實機制。新時代高中教育突出的任務就是要加強學生發展支持體系的建設。讓孩子們學會在復雜的條件下、環境中判斷、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這是最為基礎的,因此,生涯規劃教育是高質量基礎教育的內在要求,而不應簡單理解為“是高考的要求”。
其二,對學生的指導不僅限于生涯規劃教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習、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正確認識自我,更好適應高中學習生活,處理好個人興趣特長與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關系,提高選修課程、選考科目、報考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自主選擇能力,學校指導體系的建設一定要全面,不僅為高考服務,還要幫助孩子們解決“我是誰?我要做什么?我能干什么?”的自我認知及社會了解等。
劉天才明確指出,學校應避免將生涯教育簡單做成高考志愿填報,不允許學校利用相應的工具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將其作為參考是可以,但不能依據測試結果給學生規劃未來。現狀是學校大規模系統性實施生涯教育是有困難的,比如說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在課程方面——截至目前,公認的權威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并沒有形成,制度建設方面也有待完善,“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已經迫在眉睫,絕不是在高考前進行志愿填報,而是要從高一開始進行。”
>>警醒:學生群體中 頂端內卷與底層淘汰并存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張君博博士用一組數據闡述了中學開展生涯教育的必要性,令人警醒。
他說,高考志愿填報對中學生來講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意義采擇和未來選擇。2020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某學院有12%的學生無法按期畢業,27%的大一大二學生每天在互聯網娛樂時間超過3小時,23%的學生每天睡眠少于6小時,62%的學生無法適應大學學習方式的轉變,41%的大一大二學生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有明確發展目標的學生僅為17%。學生群體中,頂端的內卷與底層的淘汰并存,畢業年級佛系、躺平、沉迷網絡、啃老、尼特族現象觸目驚心。
曲江二中教育集團總校校長朱琳瑛由一次國外研學談到開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她說,2017年,她帶學生去美國研學,走進舊金山一所有名的中學——林肯高中。在參觀該校生物實驗室時,學校的中學生物教學令她感到非常震撼,“在這里,中學生可以做DNA片段嫁接,可以跟大學生一起參與生物競賽。他們已經走得很遠。”
朱琳瑛了解到,該校有頂級的師資配置,其中有來自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員,他放棄高薪待遇來到學校任教,影響了二三十個喜歡生物的孩子,和他一起搞研究。此外,還有類似于兩院院士這樣的化學專家,以及NBA有名的球員來自這里做教練。
從美國回來后,朱校長著手在學校開啟了學科大講堂活動和生涯規劃教育,邀請附近高校、研究所包括學生親屬等資深人士走進學校,每周六用兩個小時給學生做生動的報告,“希望點燃學生內心的火花,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生涯有一點思考”。
>>分享:新高考下物理+化學+政治選項最多
中學如何開展生涯教育?西安市第四十四中學校長孫文凱分享了學校的做法與經驗。
孫文凱首先介紹了新高考“3+1+2”模式帶來的新變化,“3+1+2”模式產生12種學科組合,相關數據表明,不同組合可報專業比率不同,即:物理+化學+政治為99.73%,物理+化學+生物為95.53%,物理+化學+地理為95.40%,物理+生物+政治為51.56%,物理+政治+地理為48.59%,物理+生物+地理為47.23%,歷史+政治+化學為46.11%,歷史+政治+生物為46.11%,歷史+政治+地理為45.60%,歷史+化學+生物為41.95%,歷史+地理+化學為41.81%,歷史+地理+生物為41.81%。
孫文凱表示,從外省實施新高考的情況來看,選擇物理+化學+政治組合的人最多。他介紹了四十四中圍繞“課程落地、德育融合、文化引領、動態評價”實施生涯教育的情況。
四十四中有13位高級生涯導師,70多名全員導師,自2019年起生涯課實施走班教學,每周一節;光生涯教材,學校就做了三版的修訂,明年學校自編的第四版生涯教材讀本將出爐;生涯教育實施全學科滲透。此外,還帶領學生走進高校實驗室了解不同專業,走進企業工廠開展生涯研學旅行等,已逐漸形成具有四十四中特色的“O-F-T”生涯教育體系。
“如果學計算機專業,大學體能考核是怎樣的?”在分論壇會場,曲江二中高二一女生提問。項目負責老師告訴她,與其他專業一樣,都要通過體能測試才能畢業。在活動中,曲江二中以人物訪談、情景模擬、課程展示等方式展示了校園生涯教育中不同的課程模塊。學生通過與模擬目標生涯人物的會談交流,了解相關大學專業以及未來職業,加深了對自我的認知。 記者 耿艷紅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