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前一個月,父母怎么做能真正幫助孩子呢?“高考幫幫團”在“@東方今報家有考生”發出求助信號后,很多熱心博友出謀劃策,還有“高考幫幫團”的不少專家,也給考生支招。如果你是考生或家長,有什么困惑和問題,可以在微博上@東方今報家有考生,博友和專家會幫您解答。
【高考幫幫團】
家長別把考前當“特殊時期”
“考前一個月,很多家長比孩子還焦慮。”高考幫幫團成員、鄭州教育學會學習心理研究會咨詢師王海勇表示,家長們大可不必這樣。
“穩定孩子心態,不急躁,不要高期望。”博主“線性回歸自然”在微博上支招說,許多家長對孩子期望與要求過高,考前太關注孩子的學習,造成壓抑、緊張的家庭氛圍,加劇了孩子的緊張和心理疲勞。作為父母不管心里怎么想,別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原來咋樣還咋樣。
王海勇說,很多家庭都是在高考前變成一段“特殊時期”,電視也不看了,娛樂活動也不安排了,家里的飯也變豐盛了,“家長以為這樣對孩子好,其實應該越自然越好,該咋樣就咋樣。”王海勇說,不要給孩子“特別關照”,這就是最簡單的應對辦法。
王海勇說,此時家長應該多替孩子想一想,把自己的焦慮情緒和目標要求巧妙地隱藏起來,不要對孩子頻繁提醒(“馬上要高考了,你一定要抓緊學習啊。”)、過多指責(“都快高考了,還這么早睡覺!”)、過分關心(“千萬要注意身體啊。”“最近學習很累嗎?”)等,此時“不談高考”更利于高考,要當好孩子的“定海神針”,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為孩子創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考前多給孩子補補“氧”
那么,這段時間,家長們該如何做好后勤呢?
“家長永遠是考場外的考生,孩子發揮得怎么樣,30%取決于家長的狀態。”王海勇認為,學習以孩子為主體,家長再著急再操心也不能替孩子去考試,而孩子在考前復習階段營養是否跟得上,生活環境是否愉悅舒適,是家長的責任。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交給孩子。
“高考前,可以讓孩子在學習之余適量運動和娛樂,男生不妨打幾場球,女生可以選擇讓自己減壓的運動方式。”王海勇表示,這段時間對考生們來說,考前讓孩子多做做運動“打魚”,補補“氧”,比補營養更重要。
高考幫幫團成員、河南省心理學會人格與社會心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紀瓊認為,家長要幫孩子有話說出來,有氣撒出來,但不能只單純地說幾句就完事,而是不僅要“溝”,更要“通”。
填報志愿家長要早“曬網”
考生們正在全力備考,家長應該做什么功課呢?
“與其家長在一邊看著孩子干著急,還不如幫孩子研究下怎么填報志愿哩,該打魚了要提前曬曬網。”一位“小兔GY”的網友在“東方今報家有考生”微博上留言說,填報志愿是家長能幫孩子做的最重要的準備工作,是家長必須做的功課。
“不少家長認為,高考之后再來考慮志愿也不遲,這是最大誤區。”高考幫幫團專家、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招生辦主任岳彩軍說,非要等高考分數出來的幾天時間內,在上千所大學、幾萬個專業里找到適合考生分數、性格興趣、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學校和專業,十分困難。
“報志愿家長應該早作準備。”岳彩軍說,比如現在河南實行大平行志愿,志愿的投檔規則、志愿間如何排序,家長都應該提前“補課”。另外,家長可以根據考生的興趣和成績,“海選”些目標學校對其招生計劃、專業設置、錄取規則、歷年錄取情況等進行了解。
不過,他也提醒,家長的所有功課只是孩子的參考,最后志愿的決定權一定要交給孩子。
【名師博客】
不要被“同一石頭絆倒兩次”
●以綱為本 把握方向
《考試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而《考試說明》就是對考什么、考多難、怎樣考這3個問題的具體規定和解說。
在最后的幾十天,抽時間按照考綱的要求回歸課本,將知識點過一遍,做到心中有數。2013年全國新課標數學學科《考試大綱》與《考試說明》文、理科與2012年相比,在內容、能力要求、時間、分值、題型題量等幾個方面都沒有發生變化,但由于寧夏、海南新課改2007年就開始考試,已進入第七個年頭,河南也進入第三個年頭,新增內容的難度就會加大,建議同學們對概率部分、導數的綜合部分、選修4-4坐標系與參數方程、選修4-5不等式選講、解析幾何與平面幾何的整合上加大復習力度。
●及時糾錯 完善自我
到最后的階段,每天除了做一定量的模擬試題外,最重要的就是及時反饋,及時糾錯。有人把試卷看成是一張一張的網,每次考試都相當于在捕魚。如果發現有魚從漁網上漏掉,就要及時修好漁網,下次捕魚時才不至于有魚再從這個洞里漏掉。
做題的目的是培養能力,是尋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的有效途徑。多數有用的經驗都是從錯誤中總結出來的,因此,發現了錯誤及時研究改正,并總結經驗以免再犯,時間長了就知道做題的時候有哪些方面應引起注意,出錯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希望同學們在這最后的幾周,每周都要把自己的錯題在周六周日抽時間歸歸類,分析分析原因,消化掉,盡量做到不重復犯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