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國家確定的新高考首批試點地區之一,2017年高考將采取3+3的新模式進行考試和錄取。新高考告別了“一考定終身”,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選科目中,外語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了參加兩次考試機會,學生選擇最好成績使用;物理、化學、歷史、政治等其他計入高考成績的選考科目也都有兩次考試機會。外語科目也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了參加兩次考試機會,前不久,浙江省剛剛完成了第三輪選考科目的考試。
江蘇新高考“3 3”方案將于2018年啟用,2021年實施。上海、浙江將于2017年率先實行新高考。從目前高校公布的專業選考科目來看,學生選考物理可以滿足90%專業的選科要求,覆蓋率最高。不少學生和家長擔心,如果高中沒學好物理,將來就沒大學上。這是真的嗎??
在江蘇省第四屆“高中物理名師論壇”上,省內外專家和名師圍繞“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和交流,不少專家表示,無論是即將出臺的新課標,還是各地推行的新高考改革方案,越來越多地指向學生的發展,指向核心素養的培養。學校如此看重物理學科,主要是由物理的學科特點決定的,它能鍛煉一個人的記憶、數理邏輯和計算等各種綜合能力。專家認為,學生選不選物理這門學科,首先要對這門學科感興趣,你才能學好,其次要能夠學以致用。
新高考除了物理覆蓋率高,還有一些問題,困擾著考生和家長。以浙江省為例:
新高考改革讓部分學生有了更多機會和學習動力
今年10月的選考結束后,杭州學軍中學高三年級學生張晨玥已經完成了三門高考選考科目,政治、歷史和生物的考試,其中兩門的賦分計入高考成績時都是滿分100分。而最讓她開心的還是,文科見長的她將有機會成為一名醫生。
她說,新考改讓她多了一個嘗試機會,可以在比較強的文科的兩個科目之外,加上一門生物,而原先按文理科分的話,她應該選的是文科,那就不能當醫生了。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后各方面都會更努力一些,對于成績提高有很大幫助。
學生普遍缺乏對專業、職業的認識 難以做出正確選擇
然而,學生從被動的考什么學什么,到主動選什么學什么,這一轉變也是新高考改革在推進中非常難過的一關。
杭州學軍中學去年對全校1200多名高一高二學生做了一次生涯規劃調查顯示,學生們普遍對金融行業最感興趣,而理由則是通過影視作品或聽從別人口中了解這個行業可以給物質生活帶來豐厚回報,在他們眼里,金融業從業人員是行業精英,但他們并不知道具體這個行業當中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辛苦是什么。
由于對專業和職業的認識不夠,學生很難在“7選3”中做出正確選擇。因為這選的不僅是考試科目,還有未來的專業和大學,甚至是今后的職業。除了有明確特長和興趣的考生,無疑這是一道艱難的選擇題。

各方應共同努力讓孩子自主選擇
學生有了選擇權是好事,但如何能讓學生盡早實現自我認識,學會選擇,如何減少博弈和功利,老師們覺得還要不斷完善設計,探索新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中國孩子習慣“被設計”,而現在是要“小鬼當家”,讓孩子們自做主人,這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營造良好氛圍。
用江蘇省中學物理特級教師朱建廉說的:
“不管你是老高考、還是新高考,不管你是老的課程體系、還是新的課程體系,我們只認這門學科的規律,我們尊重這門學科的特色來主持課程的實施,這是經常講的,不忘初心、回到原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