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卷乙卷
范文1: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這一則漫畫是一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對比。先拿滿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獲了香吻和一個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則先后得了一個耳光和一個香吻。從這兩個孩子的境遇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人有意無意抱有的一種心態(tài):追求卓越、積極進取,否認失誤和退步,哪怕這個“失誤”僅僅兩分。
努力進步當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畫中的第二個孩子,他從不及格到達及格,是一個值得肯定的質變和成就。攀登雖艱辛,而山頂上“一覽眾山小”的壯闊是徘徊在山腳下的人無法享受的。然而,從100分到98分就是應當受到指責的墮落嗎?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個令人艷羨的好成績,98分和100分同屬于優(yōu)秀水準。從100分到55分才是應當警醒的墮落。
依然優(yōu)秀的第一個孩子被對待的態(tài)度落差如此之大,連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許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極端精英教育,向往著“高處不勝寒”。從“虎媽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橫掃千人”的高考標語,人人的神經成了一張繃緊的弓,生怕遭受橫飛而來的一記耳光。
可是,有一句亙古樸實的真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心心念念“直掛云帆濟滄海”,卻忘了挫折與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這起伏之間。寬大的大海永不會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靜,清淺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穩(wěn),但也失去了承載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沒有后退,沒有低谷,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和空間,也就沒有厚積薄發(fā)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極冰海的企鵝,想要躍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掙扎,而是猛地扎進深水,憑著一股沖勁兒再躍出水面,華麗地落在岸上。第二個孩子就像這只企鵝,在不及格的深潛后獲得騰躍的力量。
而我們,當然應該給第一個孩子以鼓勵和支持,不是必須得到滿分才是優(yōu)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洶涌起伏能淹沒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這兩分的差距中彌補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滿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獲前行的勇氣和動力。
名師點評
這是一篇優(yōu)秀的考場作文。該生的“規(guī)定動作”做得十分到位:緊扣漫畫的關鍵內容與寓意展開寫作,符合題意;題好文一半,其所擬題目與其他考生相比,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即題目有辨異性;起段三言兩語,導入簡潔,入題快;第二、三段分別評述漫畫中的分數及其產生此一現象的社會背景,如果說第二段是圍繞“點”來展開,那么第三段就是圍繞“面”來展開,第四段則是圍繞“理”來展開,角度斑斕,內容充實,邏輯(臺階術)嚴密;第五六七段類比論證、比喻論證,形象生動,文勢壯又能以理服人。該生的“自選動作”也同樣做得十分到位。比如“立意高遠”——作文以哲理立意,難度系數高,區(qū)分度自然也高;辯證思維亦頗具特色,論證扎實、理性、穩(wěn)健;論述相當集中,從題目至結尾絕無蔓筆,析題切題扣題點題,一以貫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用的“古人說”妥帖,所用的“波浪說”無可辯駁,所用的“企鵝說”新穎、生動、精當、有情趣。
范文2:巴掌之吻,教育之痛
一張考卷,幾分浮動,換得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報以無奈苦笑。僅從表面上看,母親對從滿分降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責備,而對雖然一開始不及格、但后來進步的孩子不吝愛吻,是不是僅說明這位母親鼓勵進步之可取與苛責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撥開表面的巴掌與吻之別,在這幅漫畫中,我們應看到僅僅是分數上的一點變化,都足以使家長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其背后折射出的無數個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緊緊盯著分數,視分數進與退為獎罰標準,與其產生的求全責備之態(tài),并非是個別家長所為。滿分得吻、98分得巴掌這一荒謬現象,正是被詬病許久的唯分數論的體現,當家長并不在乎分數背后反映的知識掌握情況,指導學習作用時,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經很接近滿分”這一事實,而是只看見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況,辨不清“無論55分還是61分都說明孩子學習狀況不佳”,而只關注比上次進步了6分。在啼笑皆非之余,我們不免要發(fā)出這樣的疑問:這樣粗暴的對待分數,對分數的執(zhí)著,到底因何而來?
固然,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與中國向來重視考試的傳統(tǒng)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對考試分數的普遍關注,但有沒有更深層、更本質的原因呢?將分數進退當作唯一依據的背后,不正是我們缺乏對孩子成長客觀全面的評判標準、對除學習外其他方面忽視遺忘嗎?古代便有“為己之學”,以修養(yǎng)完滿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認可的官位為目標,而今,社會也更需要綜合素質優(yōu)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與吻滋養(yǎng)出的分數型人才。君不見今年校園投毒案中, 犯罪的青年雖分數耀眼,但人格上有著致命缺陷,如若僅憑巴掌與吻一味注目分數浮動,還能說是“育人”嗎?培育的到底是棟梁還是外表光鮮,內里朽爛的速生木?
所謂求全責備與寬容鼓勵之異,在向教育敲響警鐘,內里顯現的教育觀念之弊,正中痛點。我們不能僅停留在“知道”,“改變”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審視日常中我們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為契機,給孩子的成長路上正確的引導與培育,幫助他們獲得除了分數的其他優(yōu)良品質與綜合能力,以真正的吻報以最大的鼓勵,以真正的吻對待他們的教育報以決心與堅守。
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對未來的教育報之以歌。
名師點評
本文最大亮點是語言出彩。一是語言凝練。開篇“一張考卷,幾分浮動,換得巴掌與吻”,14字即概括了漫畫的內容,可謂惜墨如金。“滿分得吻,98分得巴掌這一荒謬現象,正是被詬病許久的唯分數論的體現”,語句簡潔,觀點鮮明;結尾簡短有力,回應首段。
二是句式靈活多變而又自然流暢。開篇以兩問自然引入。第二段以“是不是……呢”設問引出對漫畫內容的分析。第三段結尾的設問承上啟下,引出下文產生的“對分數的執(zhí)著”的社會根源,使論證更深一層,也發(fā)人深思。第四段,“但有沒有更深一層更本質的原因呢?”是由前一句“固然”而來,避免了絕對化,具有思辨性。本段結尾兩個反問句,鮮明的觀點自在問中,又自然引出第五段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推進論證向更深一層發(fā)展。結尾設問回應開頭,句式又略作變化。全文文氣涌動,文脈清晰,皆賴這十問之功。
三是整散結合,修辭手法嫻熟運用,表達得體,用詞準確老練,僅用950字便把道理說得透徹,思維嚴密,頗見老辣的寫作功底,這正是當前中學生最為欠缺的語文素養(yǎng)。
范文3:唯分數之殤
一個印記鮮明的巴掌,一個愛意滿滿的吻,分數成了家長喜怒的晴雨表,牽動著無數中國考生的心。于此,筆者深有感觸的同時不禁嘆惋,何苦系一家之憂樂于區(qū)區(qū)之分數?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數論”,且讓孩子健康成長。
素質教育的口號雖喊得震天響,但長久以來家長以及學校仍難逃“分數至上”觀念的桎梏。且說100分與98分有何顯著差別?區(qū)區(qū)兩分便能評定孩子素質高下嗎?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卻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實在不合情理。再看那從55分進步到61分,鼓勵與表揚理所應當,然而孩子若拼盡全力考得55分家長也不應苛責,分數與素質間從來沒有天然的等號,切莫受“分數決定論”的蠱惑。
應試教育下,考試成為孩童快樂成長的負擔,壓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長的陽光。“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流傳多年的戲言折射出中國兒童的現狀,來自考試的壓力讓孩子逐步犧牲掉娛樂時間,緊盯著試卷上鮮紅的分數,千方百計的爭論分數,而來自家長的壓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補習班、奧賽班、堆積成山的輔導書……在“分數至上”的大環(huán)境下,兒童不得不壓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繼地坐在書桌前刷題。反觀國外,歐美從不以分數作為評定高下的唯一標準,主張順應兒童天性,鼓勵孩子發(fā)展個人興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讓他自由發(fā)展,健康成長。不以分數論成敗,還孩童以快樂童年,此當今之急也。
當分數成了風向標,學習目的偏離了求知的本質,也削弱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錢學森曾問到:“為什么中國出不了創(chuàng)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國考生,汲汲于分數,則必將標準答案奉為圭臬。以分數為學習的終極目標,必會削弱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學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卻鮮少跳出標準答案的桎梏、審視、質疑答案,也難怪中國缺乏創(chuàng)新型人才了。不如將灼灼目光從分數上移開,關注點放在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上,那創(chuàng)新型社會、中華之復興可計日而得矣。
誠然,從中國現狀來看,考試仍是選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徑,但“唯分數論”之弊甚多矣,我們是不是可以逐漸消去一昧追求分數的功利之心,而漸漸以更多元的角度評價兒童? 蔡元培曾說:“若想有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欲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從現在、從身邊做起,拒以分數論成敗,還孩子健康成長之藍天。
名師點評
本文亮點有五:一是觀點鮮明。作者一開始就抓住漫畫中的巴掌和吻,引出其共同特征,家庭教育中的唯分數論。然后指出這種“唯分數論”要不得,它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是思想深刻。作者認為產生唯分數論的原因是應試教育,壓抑了孩子的天性,偏離了求知的本質,影響了孩子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三是辯證思考。作者不是一味否定分數的作用。指出在當今中國,選拔人才的途徑仍然需要考試分數,只是不能只看分數,要多角度評價。
四是善于比較。作者抓住漫畫中的分數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問題。認為進退是極為正常的現象,即使低分,也是努力的結果,素質與分數不能完全等同。并用我國的現狀進行比較,認為要順其自然,尊重天性。
五是語言簡潔準確。全文沒有多余的話,簡潔流暢,恰到好處。用詞準確,如“分數成了家長喜怒的晴雨表”等,都能體現作者的語言功底深厚。
2
全國卷甲卷
范文1:閱讀,指導人生
語言促進溝通,文學凈化心靈。先秦諸子的爭鳴,唐宋文豪的遺篇,雖然相去千載,卻如護花春泥。學好語文,不僅有利于我們終身發(fā)展,更可以繼承和發(fā)展民族文化。提高語文素養(yǎng),對于生活的理解將更加深刻,生活的本質也便逐漸清晰起來。
如何提升語文素養(yǎng)?課本中的詩歌散文篇篇精彩,老師口中的文學掌故興味盎然,課堂學習本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細心體會、耐心積累,不知不覺中已然受益匪淺。當我化用一句東坡詞,給自己的小書房取個雅號;當我錄下一首太白詩,裝飾了筆記本的扉頁,我也會感受到“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樂趣。然而,更加讓我親近語文,并讓我受益良多的卻是大量的課外閱讀。
還記得,在最叛逆的年齡,每當對父母心有不滿便會想起那個努力爬上月臺為兒子買橘子的父親。那種理解和感動是讓人上癮的,于是我翻遍了校門口的小書店,邂逅了劉墉、林清玄與龍應臺。那紙上的親情與友情與我的生活互相印證,以至于在最狂放的青春年華里,我可以聽得進師長的教誨。
曾以為東晉是一個神秘而詩意的朝代,因為那個時代存在著“桃花源”。于是,我曾帶著向往去閱讀晉代的歷史,去品味晉代的詩歌,去查閱晉代的典籍……結果,我卻發(fā)現了那衣著“悉如外人”的村民,說著“不復出焉”的謊言,看到了漁人“處處志之”的背叛,想到了劉子驥真正的死因……那些探險般的閱讀,雖沒有將我?guī)У叫闹械奶一ㄔ矗瑓s給了我思辨的力量。
曾以為杜甫便要扎根大地、悲憫眾生,李白則需舉杯邀月、與仙同游,而東坡必然凡事曠達……一張張臉譜是我們從小看慣了的。然而,一旦我的閱讀突破了課本的束縛,我便看到了詩圣醉酒后那狂放不羈的言談,詩仙那渴求入世的眼神,還有東坡在獄中的心如死灰。那些自由的閱讀,雖然打碎了我心中的偶像,卻讓我事理通達。
一卷杜詩中包含唐代歷史,一部“紅樓”中囊括世間百科,時光不倒流,精力亦有限,但閱讀卻可以幫助我們穿越時光、跨越萬里,探索未知、猜想未來。三千年來,語言的共通、文化的包容是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長久統(tǒng)一的保證。今天,國家軟實力的增強、文化的自信則有賴于全民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課本為我們選取了閱讀的方向,那些永不磨滅的名字,便是我們一生的閱讀目錄。
范文2:歸根結底是聽說讀寫
語文其實是包括了兩部分:一,語言;二,文學。這兩部分又都包括了“輸入”與“輸出”,合起來便是:聽說讀寫。對大部分健康人來說,這是必備的技能,從牙牙學語起就必須漸漸掌握。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而語文則是一切生活模式的基礎:無論是學習新知識,去陌生國度旅行,理解未測的人生……簡單來說,就是:買部新手機,你也要能看懂說明書呀。
因此,提高語言素養(yǎng),是所有學生的共同需求。一般人并非出身書香門第,有每天耳濡目染的機會,所以在課堂有效的學習,就是所有學習途徑中最系統(tǒng)有效的一種。
最好能在學期之初,拿到課本之后,就先通讀一遍,大致了解本學期的教學范圍,每一單元又分別想講述什么。每節(jié)課前,不認識的字詞先查清楚,保證不至于在課堂間因此受到阻礙,然后,就可以開始第一部分——聽。
聽是艱難的功課,要延亙一生。聽不是吊兒郎當坐著,讓聲音左耳朵進去、右耳朵出來,和風聲雨聲落花聲一樣,成為背景聲。真正的聽應該是“傾聽”,是知道自己的邊界所在,知道哪些東西是必須聽應該聽的;是用心聽,聽了放在心里,再用腦子分析、回味與辨析;是聽了就要聽懂,聽不懂就要問老師或者另外下功夫;是聽懂了就要做,老師講過“的地得”的用法,你還不以為然:現在人根本不分“的地得”——得,你浪費了你的聽,也浪費了老師的講。
光課堂學習是不夠的,顯然還要在課外大量閱讀,這便進入了我們的第二步:讀。一方面,我贊同開卷有益;另一方面,我傾向于多讀經典,輕讀物看著玩玩,黃賭毒黑道的爽文,其實不看也罷。閱讀,也是一種吃喝,所有食物里都含有脂肪、淀粉、蛋白質,吃什么都能讓人飽,提供給人必需的能量。但有些食物里面有三聚、蘇丹紅,毒素雖微,卻完全抵消了它的好處。有些又煎又炸,油香四溢得很美味,卻會使人發(fā)胖、膽固醇上升。所以飲食界的口號是:吃少一些,吃好一些;閱讀界則是:讀多一些,讀好一些。讀經典文獻,親灸大師的風采;讀興趣所在,讓自己精益求精;讀艱澀的、似懂非懂的,訓練腦力,像掙扎過一次野外求生,會極大提高你身體各部分的機能。真正值得的好書,要做筆記,要摘抄,要與朋友討論,而且值得在一生中,反復重看。
一邊儲備一邊運用,才是真正的提升之道。無論儒家怎么贊揚“訥于言而敏于行”,不吭不哈的人,不擅表達,也會讓其他人覺得與他溝通不能。所以,參加社會實踐,在各種場合勇敢地、大聲地說出來。為了這一刻的不怯場,你會在事先多做準備:擬稿子,反復念背,哪個字的諧音會讓人產生聯(lián)想,長句換不了氣怎么辦?把它拆成短句。能夠清楚地,表達出心中所想,讓自己,和聽你說話的人,都松一口氣。
而最重要的一環(huán),我以為,是寫。一位日本初等小學教育家曾認為:百讀不如一寫。我完全同意。上一百節(jié)駕校課不如親自開一次課;看一千次奧運游泳健兒水中的英姿,不如自己縱身入清波。不用擔心,提了筆不知道該從何寫起:第一朵金銀花何時開放,世界如何變成桃花的天下?那是極之自然,極之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從綻放第一片花瓣開始。寫作也一樣,從寫第一個字開始。
喜歡寫,一定因為有話要說。你有你的一個世界,你愿意與所有人分享,對音樂敏感的人把它譜成曲,曾被光影擦痛心的人變成電影人,而你,對文字有最深的觸動。那么,就坐下來寫吧,想到什么寫什么。其實沒什么難的。
沒有人是不經過苦練就一蹴而就,也沒有人廢寢忘食之后,居然沒有收獲。
范文3:提升文化素養(yǎng),實踐為先
一個民族的文化是該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的根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提升途徑,作為學生的我們主要有以下三種提升途徑:
首先作為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課堂度過,汲取老師傳授的經驗技巧。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集于一身的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啟迪,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緊跟老師的腳步,在老師的帶領下,初識語文魅力,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方式,為下一步的繼續(xù)學習打好基礎。
正如霍金所說:當一個人明白的越多的時候,不了解的就越多。所以,當課堂的學習已經滿足不了我們的漢語言文化的渴求欲時,下一途徑顯得愈發(fā)重要。那就是課外的大量閱讀。正如高爾基所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當我們結束一天的學習,褪去浮華,捧一卷彌漫墨香的書籍,在書籍的世界里遨游的時候,是任何東西都難以比擬的體驗。正如冰心老人所言:好讀書,讀好書。在閱讀時,我們也要有選擇的去閱讀,當我們培養(yǎng)出自己的漢語言文學方式,又有對文化書籍的閱讀渴求時,最后一個途徑顯得尤為重要。
最后的途徑就是社會生活實踐,實踐是檢驗我們學習的唯一方式。它可以讓我們避免“紙上談兵”的尷尬,也讓我們更加了解到漢語言的博大精深,浩如煙海。正如古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就是要親身參與社會生活的實踐,當我們從社會實踐中得到漢語言文學的真諦時,我們會發(fā)現,漢語言的博大與含義廣泛。就如當初一個體育解說員所說:中國隊大敗美國隊,與中國隊大勝美國隊。其中含義。
作為當代青年的我們更要選擇出更加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增強自己的漢語言文化,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升我們祖國在國際的文化自信心。
評分標準及細則
關于作文的“分等評分”
(一)基礎等級
基礎等級分內容和表達兩項,基礎等級的評分,以題意、內容、語言、文體為重點,全面衡量。
內容項(20分)的重點是題意、內容。對于內容要綜合考慮,對于材料的把握雖然符合題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確、內容單薄、感情基本真實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論據的真實性要特別注意,如果是編造,或者有明顯錯誤,或者不能佐證文章觀點的,要適當扣分。
表達項(20分)的重點是作文的結構、語言、文體、卷面等,但也要綜合考量。
1、根據表達項的細則,在“內容”評等的基礎上,除了在相應的等級上評分外,還可以考慮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內容”等級判分的基礎上,表達項原則上不跨等給分,如內容判三等,表達不能在一等給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給分。
(二)發(fā)展等級(20分)
基礎等級分要與發(fā)展等級分相匹配,發(fā)展等級分不能跨越基礎等級的得分等級。
1、發(fā)展等級分原則上隨內容或表達的等次給分,如內容二等,表達三等,發(fā)展等級一般可在二等給分。
2、發(fā)展等級一般不在內容或表達的下一等給分,如內容一等,表達二等,發(fā)展等級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給分。
3、發(fā)展等級在內容給分的基礎上,一般不跨等給分,如內容三等,發(fā)展等級不能在一等給分。
4、內容在四等的,“發(fā)展等級”可以給1到2分;確為抄襲的,“發(fā)展等級”不給分。
發(fā)展等級評分。不求全面,可根據“特征”4項16點中若干突出點按等評分。
1、深刻:①透過現象看本質 ②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 ③觀點具有啟發(fā)作用
2、豐富:④材料豐富 ⑤論據充足 ⑥形象豐滿 ⑦意境深遠
3、有文采:⑧用詞貼切 ⑨句式靈活 ⑩善于運用修辭手法 ⑾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chuàng)意:⑿見解新穎 ⒀材料新鮮 ⒁構思精巧 ⒂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 ⒃有個性特征
關于作文的其他項評定
(一)扣分項評定
出現錯別字,1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不計,扣完5分為止;標點符號出現3處以上錯誤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數者,每少50字扣1分;無標題扣2分。
(二)殘篇評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評分標準評分,扣字數分。(少50個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評分,不再扣字數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評分,不再扣字數分。
4、只寫一兩句話的,給1分或2分,不評0分。
5、只寫標題的,給1分或2分,不評0分。
6、完全空白的,評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