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鄲城一高誕生了河南省理科第一名,23人被清華、北大錄??;2013年,鄲城一高誕生了河南省理科第二名,26人被清華、北大錄取……
上月底,在省會鄭州紫荊山人民會堂,來自鄲城一高的校長劉成章獲得了首屆河南省最具影響力校長的榮譽。
這所學校被有些家長成為“高考工廠”,也有些人認為他是“考試機器制造廠”,你怎么看?
來聽聽他的校長是怎么說的吧。
從教25年,擔任校長8年來,他是如何帶領鄲城一高成為全國知名中學的,來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成績今年共有44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在全省名列前茅

鄲城一高校訓石
2012年,鄲城一高誕生了河南省理科第一名,23人被清華、北大錄??;2013年,鄲城一高誕生了河南省理科第二名,26人被清華、北大錄取……
時間回到今年,周口市理科第一名、河南省理科第三名來自該校,一本、二本、三本上線人數均位居河南省第一,44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連續5年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152人。
超高的高考升學率,讓鄲城一高聞名全國,每年都會從四面八方涌來許多高考失意者及朝圣者,而這里也被很多人稱作和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一樣的“高考夢工廠”。
那么,鄲城一高又是如何壯大發展的?

發展校長劉成章與鄲城一高的發展

鄲城一高校長劉成章為學生分發蛋糕
提到鄲城一高,就不得不說說該校的校長劉成章。
1991年9月,劉成章到鄲城一高任教,開始了教師生涯。由于思路新、責任感強,1995年,25歲的劉成章被任命為鄲城一高團委副書記。2008年,劉成章又被聘任為鄲城一高黨總支部書記、校長。
隨后,在他的帶領下,鄲城一高在普通高考、自主招生、學科競賽等方面全面開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自主招生成績連續五年河南省第一;學生先后奪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省一等獎;新概念作文大賽全國一等獎。學校完成了從每年被清華、北大錄取學生5人左右、一本上線500人左右、二本上線1000人左右以上的普通縣城中學,發展到每年被清華、北大錄取學生20人以上、一本上線1000人以上、二本上線2000人以上的全省知名高中,再到今年一本上線1900人、二本上線3536人。

管理管好學校帶出成績,有4個法寶

★管好一個團體:學校管理干部
“學校的創新發展是一項整體工作,而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這就要求我們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劉成章說,為此,學校一方面狠抓干部隊伍的作風建設,另一方面,實行全員聘任制、年級負責制、結構工資制、四維一體制,激發教職工干事創業的激情,用業績和成績推動學校發展。
而這里的四維一體就是以質量提升為核心,以即時化管理平臺為載體,遵循“抓質量重管理,抓管理重常規,抓常規重實效,抓實效重考評”的思路,通過落實工作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措施、加強典型引領等舉措,加強教育研究、師德建設、學生管理、過程考核,不斷提高管理水平、育人水平、規范水平、評價水平,全力營造適度緊張、高度自覺、積極向上、勇于爭先的教育教學氛圍。
★用好兩個主體:班主任、備課組長
學校能不能實現創新發展,關鍵是抓好關鍵的人物,做好關鍵的事情。這時候,學校發展的兩架馬車:學生管理的主力——班主任,教學管理的核心——備課組長,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我校要求班主任‘在強化責任意識中做到立德樹人,在強化效率意識中做到嚴謹規范,在強化團隊意識中做到守望互助,在強化創新意識中做到行穩致遠,在強化質量意識中做到精益求精,在強化和諧意識中做到規避事故’,力爭在學生管理中做到作風務實、工作扎實、效果實在、結果實惠。”劉成章說,為了提高備課組長工作水平,他們還提出了“干、專、實、早、好、人”的六字方針,加強管理。

★帶好三個群體:教師、學生、員工
“校以人為本、教以師為本、師以生為本”,這是鄲城一高的辦學理念。
“校以人為本”是指學校的所有教育教學活動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教以師為本”是指教學管理中要樹立“以教師為本”的觀念,以教師發展為基礎,用人本主義的管理原則和方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師以生為本”就是指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創造條件,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高效學習。
★抓好四個集體:年級、班級、備課組、處室
在劉成章看來,學校的創新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統優化的方法需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我校遵循系統優化的方法,著眼于學校發展的整體,把影響學校發展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用‘年級比管理,用一流管理為創新發展加速;班級比成績,用一流業績為創新發展增效;學科比協作,用一流團隊為創新發展鋪路;處室比服務,用一流服務為創新發展護航’的工作要求,打造強有力的年級、班級、備課組、處室團隊,實現了整體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取得了“1+1>2”效果。”劉成章說。
他舉例,如在處室管理中,為給師生提供強有力的后勤保障和優質服務,他們樹立大后勤觀,運用“后勤促前勤”的工作方法,要求處室員工明確服務標準,提供“零缺陷”服務,只要服務對象有需求,不管什么情況,要像消防隊、像110報警那樣迅速反應,及時到位,絕不能說“不”。

作息每天學習時間安排緊密,還有許多測試

說完了鄲城一高的管理,那么,學生們在學校又是如何具體學習的呢?
一位今年畢業的同學這么說:每天三個年級輪流跑操,大概6點結束跑操進班,不跑操的年級5點45分進班開始早讀。7點早餐時間,7點半進班自習,7點50分開始第一節課,一直到中午12點放學。
午休時間是從中午12點半開始,一直到14點上課,下午放學時間為17點,17點30分進班開始晚自習。
你以為在鄲城一高晚自習就是自習嗎?周一、三、五是物理、化學、生物規范練習,18點40分收卷,18點50分~20點40分兩節正課,之后20分鐘加餐時間。周二、四分別是理綜英語,數學語文測試,周六晚上到周日下午是周練,周日晚上四節自習分析試卷。除此之外每天還有各種加強卷是讓抽時間做的。
但這位同學同時也表示,老師們也在利用自己所有精力備課、教課,非常敬業,完成三年學業后,他雖然感到累,但仍很感動。
記者手記
高考很重要,但高考并不是學生的全部
在鄲城一高,90%的學生都來自農村,他們中很多人都有一個想法:如果輸了高考,就有可能回老家繼續父輩那樣的生活。
也正因為如此,“高考夢工廠”里的學生有著執拗的堅持。
我們理解這種堅持和“考試機器”般的培養方式,但理解的背后則是更多關于教育的思考。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只要現階段的高考基本模式沒變,即便沒有了鄲城一高,還會有X城一高、Y城一高出現。
雖然對高考有這樣那樣的看法,但很多人都是這一考試制度的受益者。
也正因為此,對于高考的討論,總是承載著復雜的個人體驗。
我們相信,高考制度必將在不斷的改變中越來越合理,并倒逼出整個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的進步——衷心希望這個過程不要太漫長。
如果你有什么看法和觀點,歡迎留言評論,河南商報考學君和你一起思考。
統籌/李雅靜 編輯/吳靜 校對/王國哲
視覺/河南商報視覺產品部
|“家有考生”聲明|
1、河南商報《家有考生》從未授權任何平臺發布《家有考生》微信公號內容,如有侵權,我們將通過法律手段,追究其責任。
2、禁止其他公眾號及網站轉載,歡迎家長轉發,您的轉發就是對考學君最大的支持,也讓更多家長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