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些大學里,會有些一些人在所謂的預科班里,他們與普通錄取的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同,學制也不同,甚至說的語言也是不同的,那么具體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這些人又是如何被預科班錄取的呢?接下來讓小編和大家一起看看吧。
預科的意思就是在正式上大學之前,先進行一段時間的提前學習,這次的學習并不完全是大學正式的課程,而是專門為預科班同學準備的基礎課程,由授課老師根據專業需要與學生需求精準設計,目的就是讓這些同學能在以后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預科班就是由這些同學組成的班級,他們也是高三的畢業生,不過要先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基礎教育,通過考核才能正常上大學,如果沒有通過考核的話,他們就不能進入本科階段學習。

想要進入預科班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的,預科班的要求較為嚴格。第一,預科班的學生必須是少數民族。這一要求就篩選掉了大部分人,畢竟少數民族的同學可以有高考加分。當然了,在有些地區,漢族也可以參與預科班的選拔,不過語言為少數民族語言。第二,預科班的同學高考成績不能太低,最少低于高考分數線20分左右。第三,這些同學的戶口必須是農村戶口。滿足這三條,才可以進入預科班學習。結束預科學習后,同學們就會被分流,要么學習本科知識,要么學習專科知識。

對大部分同學來說,上預科班自然是好的,可以利用更少的分數進入更好的大學學習,而且畢業證上所寫的文憑都與普通錄取的同學相同,沒有就業歧視。此外,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大學生活后再去學習大學知識,也會對大學更了解,對知識的把握更加深刻。不過,上預科班也有一些小缺點。比如學習時間長,一般大學讀4年,可是預科班同學要讀5年。還有,預科班結束后還面臨著考驗,這更是一個不確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