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同學們因為各種因素導致被大專錄取而不愿就讀,會有什么影響呢?該如何抉擇呢?為此同學們要及時了解相關信息并且及時關注招生辦等官網,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
由于各種外在等政策因素導致部分考生滑檔錄取到專科,也有由于個人原因等不愿去專科等情況,如果被大專錄取不想去應該怎么辦呢。首先同學們應該了解相關招生辦信息和教育廳信息明確相關通告在進行選擇,要及時了解全省錄取過程,如果尚未結束,特別是本批次錄取尚未結束,同學們最好能主動與錄取學校聯系,讓錄取學校退檔,避免浪費招生計劃,考生也可以避免因錄取了不去報到造成的不良記錄,但是這種情況非常少,因為大學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給考生退檔的。另外,要是選擇不讀,一旦學籍信息已確認,除非辦理轉學,否則其他學校是無法同一時段進行學籍錄入的,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選擇不去報到,學籍信息會自動退回考生當地,作為往屆生留存。其次對于學籍信息已經錄入教育部的系統,而不愿就讀處理起來會比較麻煩,一種方式是選擇轉學,但要求較高,需要對后續相關事項負責,要就讀的學校同意,還要接受的學校同意,并且要及時了解相關專業相關院系和學校等因素,在分別向各自學校所在地的教育廳報備審批,低分院校不能轉高分院校等。
如果被大學錄取,是不能再填報其他志愿,也不能再被其他大學錄取的,只能復讀或者讀錄取自己的那所大學和專業,同時也要注意所填志愿專業順序,由于復讀影響而不想去,那么可以選擇退學,向相關部門還學校提供信息,學籍信息會從教育部的高等教育系統中清除,就可以選擇重新復讀重新參加高考。但會有一定壓力需要經得住時間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所以在填志愿時一定要慎重選擇。
據了解所知如果已填報學校,而且高考錄取通知書已經來了,又不想去就讀,基本上是可以的,對來年復讀報考基本沒有影響。但是,由于各個省份學校專業的不同政策也會有所不同,而部分省份明確規定,如果高考生被大學錄取后,又不去報道,造成高考招生名額的浪費,會將其計入誠信檔案,下一年報名參加高考將限制其填報志愿的學校數量,允許其填報志愿的學校數不超過2所左右,會影響下一年某些大學的錄取。其次也有可能會導致雙重學籍,就是學校提前注冊了去學籍,雖然沒有報道但學籍仍然存在,那么會在第二年報考學校時造成影響,因此同學們在處理此事情時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慎重選擇。
在填報志愿時需要同學們及時了解學校相關信息和教育廳官網通知,因此同學們應從填報志愿系統中了解批次、專業、院校代號、專業代號等方面選填。其次也需要注意平行志愿的填報,盡量減少連續在線時間,應盡早選定院校和專業志愿,并進行網上填報,避免因網絡錯過填報志愿的機會。同學們在每批次填報志愿后,必須點擊“保存”按鈕進行志愿保存,否則此批次志愿將不會保存。最后也要注意填報時間,逾期不報志愿或不保存的,他人代填或不按規定操作的,一切后果考生自負。漏報志愿的考生只能在錄取階段相應批次征集志愿時填報有缺額計劃的院校志愿。由此可知在填報志愿時同學們呢也需要高度集中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