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廣東高校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
2016年廣東省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53.5萬人,其中研究生2.9萬人,本科生24.5萬人,專科生26.1萬人。除去因休學、結業、肄業等未取得畢業生資格的學生,實際參加就業的畢業生人數為505438人,比上年增加了1.2萬人,增幅為2.43%。全省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95.11%,比上年同期上升0.31個百分點,其中畢業研究生的初次就業率為91.51%,本科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94.80%,專科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95.75%。超過8成的已就業畢業生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就業。自主創業人數為3261人,創業比例為0.65%,畢業生就業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初次就業率保持穩定在較高水平
2016年我省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95.11%,比上年同期上升0.31個百分點。其中:畢業研究生的工學類、經濟學類、文學類、管理學類、藝術學類、醫學類等專業就業率較高;本科畢業生的農學類、經濟學類、工學類、管理學類等專業就業率較高;專科畢業生的水利大類、農林牧漁大類、生化與藥品大類等專業就業率較高。
就業行業流向契合廣東省經濟發展趨勢
2016年我省超過40萬高校應屆畢業生在基層和非公有制單位就業,占已就業畢業生的88.51%,比上年提高0.52個百分點,6成畢業生流向了有限責任公司和私營企業。其中珠三角地區9個地級市共吸納37.33萬畢業生,比上年增加0.96萬人,占已就業畢業生的82.18%。就業行業流向契合我省經濟發展趨勢,在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就業占據了行業流向的前三位,共吸納約39%的畢業生。
就業薪酬逐年提高
2016年我省高校畢業生平均初次就業薪酬為3393元,比上年增幅為8.41%。其中畢業生研究生的平均月薪為6223元,增幅為8.78%,薪酬最高的學科是管理學(7443元);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3726元,增幅為8.33%,薪酬最高的學科是哲學(4507元);專科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2849元,增幅為7.67%,薪酬最高的專業大類是交通運輸大類(3352元)。
就業滿意度有所提升
2016年我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滿意度平均得分(10分制)為7.73分,比上年提高了0.08分。其中畢業研究生7.89分,本科畢業生7.70分,專科畢業生7.73分。畢業研究生中就業現狀滿意度較高的有哲學類、管理學類和經濟學類,本科畢業生就業現狀滿意度較高的有法學類、管理學類和經濟學類,專科畢業生就業現狀滿意度較高的有公共事業大類、輕紡食品大類和法律大類。
畢業生就業專業相關度較高
2016年我省高校畢業生的專業相關度平均得分(10分制)為6.81分,其中畢業研究生7.64分,本科畢業生6.88分,專科畢業生6.66分。畢業研究生中醫學類、教育學類和經濟學類的專業相關度較高,本科畢業生中醫學類、歷史學類和法學類的專業相關度較高,專科畢業生中醫藥衛生大類、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和藝術設計傳媒大類專業的相關度較高。
畢業生積極投身自主創業
2016年我省高校畢業生在自主創業多元化趨勢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青睞突破原有傳統產業禁錮,選擇在新興產業如新興信息產業、節能環保等領域自主創業。2016年我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人數為3261人,創業比例為0.65%。其中,選擇在新興產業自主創業人數為513人,占自主創業總人數的15.73%,比上年同期提高4.21個百分點。
★畢業生規模★
廣東省2016屆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指截至2016年9月1日的普通高校全日制畢業生人數,不含因休學、結業、肄業等未取得畢業資格的畢業生及港澳臺地區、外籍生源畢業生2.9萬人,數據來源自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系統,如無特殊說明,本報告數據均來源于此系統)為505438人,比2015年增加了11970人,增幅為2.43%,增幅比2015年減少4.97個百分點。
畢業生各學歷層次人數及與去年比較情況

各院校類型畢業生規模
2016年廣東省有普通高校畢業生的高校有138所,比2015年新增1所,研究生培養單位(指承擔研究生培養任務的科研單位,不含高校研究生培養部門)8所。其中公辦本科院校38所,民辦本科院校(含獨立學院)23所,公辦專科院校50所,民辦專科院校26所,合作辦學1所。
各院校類型畢業生人數

院校畢業生規模概況
從各院校畢業生規模看,大于10000人的有3所,小于1000人的有10所。2000-2999人的最多,有29所,其次是3000-3999人,有27所。
各院校畢業生規模分布圖

院校畢業生人數最多前二十位

★畢業生就業率★
2016年我省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95.11%。其中畢業研究生的初次就業率為91.51%;本科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94.80%;專科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95.75%。
▲注:《報告》就業率,均指初次就業率,是以畢業生數(不含未取得畢業資格和境外生源畢業生)為計算基數,把已就業(含成功創業、靈活就業)、升學和出國的人數都計為就業人數,數據截至2016年9月1日。就業率=就業人數/畢業生數*100%。
院校就業率概況
從院校初次就業率分布區間看,廣東省138所普通高校中(因8所研究生培養單位人數較少,不納入此處統計),初次就業率在97%(含)至98%區間最多,有29所;其次是96%(含)至97%區間,有21所。就業率在99%及以上的院校有11所,有14所院校就業率不足90%。
院校初次就業率分布區間圖

畢業研究生學科、專業就業率
畢業研究生初次就業率為91.51%,比2015年增加了1.01個百分點。從學科就業率看,高于研究生平均初次就業率的學科有工學類、經濟學類、文學類、管理學類、藝術學類、醫學類6個學科。其中工學類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為94.95%;其次是經濟學類,就業率為93.75%。就業率較低的學科有哲學類、歷史學類和法學類,分別為75.77%、 82.38%和86.30%。
畢業研究生各學科就業率

從國家設置的標準專業看,就業率為100%的專業(畢業生人數在40及以上)有20個,屬工科類的專業最多,有13個。
畢業研究生初次就業率為100%專業情況表

就業率低于70%的專業(畢業生人數在10以上)有16個,法學類和教育學類各占4個專業。最低的是生態學,為31.58%,其次是生物物理學,為36.84%。
畢業研究生初次就業率低于70%的專業情況表

在人數最多的前20個專業中,就業率最高的是中藥學,為99.48%,其次是機械工程,為99.16%;最低的是會計,為82.87%,其次是漢語國際教育,為84.58%。
人數較多的專業中,比全省研究生平均就業率高的有工商管理(96.15%)、臨床醫學(94.72%);而內科學(88.16%)、外科學(90.20%)、工程(87.20%)等專業則低于研究生平均水平。
人數最多前20個研究生專業的就業率情況

本科畢業生學科、專業就業率
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4.80%,比2015年增加了0.72個百分點。從學科就業率看,高于本科平均初次就業率的學科有農學類、經濟學類、工學類、管理學類4個學科,其中農學類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為96.36%;其次是經濟學類,就業率為95.90%。就業率較低的學科有歷史學類、哲學類和教育學類,分別為83.17%、 90.34%和91.60%。
本科畢業生各學科就業率

從國家設置的標準專業(畢業生人數在100以上)看,就業率最高的是市場營銷教育,為100%;其次是動物科學,為99.35%;第三是休閑體育,為99.15%。就業率最高前20名中,屬工科類的專業最多,有8個。
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專業就業率最高前20名

就業率相對較低的專業中,就業率最低的是應用電子技術教育,為70.04%,其次是輪機工程,為70.06%,第三是航海技術,為70.91%。
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最低的10個專業

在人數最多的前20個專業中,就業率最高的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為96.93%,其次是通信工程,為96.60%;最低的是漢語言文學,為89.99%,其次是法學,為91.98%。
人數較多的專業中,比全省本科生平均就業率高的有會計學(96.08%)、國際經濟與貿易(95.87%)、金融學(95.62%)等專業;而英語(94.35%)、法學(91.98%)、計算機科學與技術(94.15%)等專業則低于本科生平均水平。
人數最多前20個本科專業的就業率情況

專科畢業生專業大類、專業就業率
專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5.75%,比2015年減少了0.16個百分點。各專業大類的就業率均為93%以上,其中水利大類畢業生就業率最高(99.78%),其次是農林牧漁大類(98.57%),第三是生化與藥品大類(98.25%)。
專科畢業生各專業大類就業率

從國家設置的標準專業(畢業生人數在100以上)看,就業率為100%的有18個,屬交通運輸大類的最多,有5個。
專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專業就業率最高前20名

就業率最低的10個專業中,有6個專業屬文化教育大類。最低的是生物教育,為64.46%;其次是化學教育,為71.05%;第三是地理教育,為74.01%。
專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最低的10個專業

在人數最多的前20個專業中,就業率最高的是電氣自動化技術,為97.78%,其次是機電一體化技術,為96.88%;最低的是英語教育,為93.26%,其次是藝術設計,為94.31%。
人數較多的專業中,比全省專科生平均就業率高的有商務英語(96.43%)、會計電算化(96.60%)、物流管理(96.72%)等專業;而會計(94.80%)、工商企業管理(95.55%)、計算機應用技術(94.43%)等專業則低于專科生平均水平。
人數最多前20個專科專業的就業率情況

未就業統計
2016年我省高校畢業生有就業意愿尚未就業人數為24083人,待就業率為4.76%。其中“求職中”人數最多,有23444人,占待就業人數的97.35%,其次是“擬參加公招考試”,有427人,占1.77%。
▲注: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普通高校未就業畢業生統計服務工作的通知》(教學廳函〔2016〕13號),未就業畢業生分為有就業意愿尚未就業和暫不就業。待就業率=有就業意愿尚未就業畢業生人數/畢業生總數,暫不就業率=暫不就業畢業生人數/畢業生總數。
待就業類型情況表

暫不就業人數為642人,暫不就業率為0.13%。其中238人無就業意愿,占暫不就業人數的37.07%,256人擬升學,占39.88%,148人擬出國出境,占23.05%。
暫不就業類型情況表

★就業創業工作主要措施★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從源頭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廣東省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積極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深化我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廣東省教育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粵教高〔2015〕16號),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式和考核方法、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布局、改善創新創業實踐條件、創新教學管理體制機制、深化校政行企協同育人、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改進創新創業指導服務和建設校園創新創業文化等十個方面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了詳細的要求。
今年年初,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強理工科大學和理工類學科建設服務創新發展的意見深化》(粵發〔2016〕1號),提出要加強理工科大學和理工類學科建設,優化理工科大學和理工類學科布局結構,加強基地建設,建立跨學科創新平臺。深化職業教育改革,開展卓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試點,加快以發展型、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同時省教育廳印發了《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16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粵教高函〔2016〕109號),組織高校開展新專業申報工作,要求高校面向國家和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緊貼全省及各地產業結構戰略調整實際,對接我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生物醫藥產業、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心的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的專業,鼓勵高校增設,滿足人才需求。
加強督查,確保就業創業工作政策落地
一是及時部署工作,明確目標任務。二是開展調研指導,為高校就業創業工作“把脈”。三是加強就業統計核查,擠出水份。依靠部分高校和第三方的力量,采用發函、電話、郵件和數據篩查等方式,共核查畢業生人數13.4萬人,約占當年應屆畢業生數的1/4。
拓寬渠道,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
一是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截至2016年6月底,省教育廳共面向2016屆高校畢業生舉辦了64場的省級大型專場供需見面活動(其中現場招聘47場,網絡招聘17場),有超過1.6萬家用人單位參加招聘會,提供工作崗位超過34萬個。全省高校共舉辦396場大型校園招聘活動,有超過39萬家用人單位參加招聘活動,提供工作崗位超過65萬個。
二是協同實施基層就業項目。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小企業、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落實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就業的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
三是精準做好就業困難幫扶工作。對家庭困難畢業生、殘疾人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等各類就業困難群體的情況造冊登記,實行“一生一策”動態管理。舉辦農村從教專場招聘會,提供近4000個教師崗位,吸引近4200多名畢業生到場求職。與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舉辦廣東省2016屆高校殘疾畢業生供需見面會。
齊心協力,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一是繼續創建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經高校申報、專家現場考察、會議評審及公示無異議等程序,遴選出了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等10所高校為第三批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廣東工業大學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兩所學校獲選首批2016年全國高校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匯編我省20所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典型經驗材料并印發到全省各高校學習借鑒,積極發揮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示范引領作用。
二是積極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舉辦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聘果杯”廣東省分賽,截至8月31日,共有117所高校的5224個創新創業項目,24124名學生報名參賽。協同省人社廳、團省委等相關部門啟動“眾創杯”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加博匯杯”廣東青年電商創業大賽,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搭建實踐鍛煉平臺。
三是積極推進校企深度融合。近5年來,全省高校共開展“企業精英進校園”系列活動(包括“百人千企進校園”活動、“優秀企業校園行”活動、“企業精英校園高峰論壇”活動)13000多場次,邀請進校園指導企業家14000多人次;共開設校企聯合培養班900多個,培養學生總數3萬多人;高校教職工到企業交流、學習、掛職鍛煉人數超過了5000人次;我省目前已經有10多所高職院校組建職教集團,上百家企業參與職教集團的活動。目前,全省2016年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取得明顯成效,開放有序的創新創業氛圍日趨濃厚。截至2016年7月1日,全省有114所高校設置了創業學院,122所高校開設創業課程必修課,校內外專兼職創業導師5346名;102所高校建有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面向全體學生開放;建有創業孵化基地567個;55所高校出臺了休學創業規定和實施細則,共有110名大學生休學創業;學校設立創業資金13222.15萬元,吸納校外創業資金28481.7萬元。
完善體系,切實提高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水平
一是建立學習制度,推動工作發展。定期召開學習研討會,每月一期,每期一個主題,集中學習研討就業指導、就業管理、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及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的內容。
二是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組建廣東省高校就業指導導師團,并向15名導師頒發了聘書,先后舉辦了就業指導培訓班、生涯咨詢實踐技能培訓班、創業指導教學培訓班、就業統計工作培訓班等七期培訓班,共有550多名高校就業創業負責人參加培訓。
三是完善就業反饋機制。及時向社會發布2015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和《2015年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白皮書》。各高校于2015年12月31日前向社會發布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為高校調整專業結構,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參考。
(廣東省教育廳)
“廣東教育”是廣東省教育廳唯一官方微信,由廣東省教育廳政務服務中心負責運行維護,是政務微信中的人氣王,最權威的教育政策發布,最新鮮的教育動態,校園風光,生活趣事,奇思妙想,盡在掌握……Join us!廣東教育,同行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