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本科生院日前表示,2016年起學校將為學生在大一至大三期間提供3次轉專業機會。關于大學轉專業,一直是考生和家長口中熱議的話題。因為不喜歡就讀的專業,每年都有新生退學;也有不少學生4年學習渾渾噩噩;一些學霸則為爭取轉專業名額而拼命學習。此次浙大實施零門檻自由轉專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的權利和機會,也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的精髓。
降低轉專業門檻,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雖然目前我國高校都有學生轉專業的相關政策,但多數門檻偏高,很難輕松實現。學生要考入年級前幾名,才可獲得為數不多的轉專業名額。學校還要對學生的轉專業“條件”進行審核,可謂重重關卡嚴格把控。北京大學今年啟動本科教育改革,其中包括學部內可自由轉專業。相比之下,浙大的轉專業政策力度更大,在資源許可的前提下實現零門檻,也增加了學生大三轉專業的機會。
讓學生自由選擇,實現教育的“以人為本”。其實,大多數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并未對所選專業有準確、清楚、深入的了解。有些考生僅從字面上理解專業,判斷自己是否喜愛;有些是受家長影響,或子承父業,或只看就業前景;有些則是被調劑到其他專業……大多數學生要在入學一年后才對所學專業有清楚的認識,才能發現自己是否適合該專業。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學生,符合教育和成長規律,也使教育改革更加“人性化”。
助學生發揮才能,為專業學科做貢獻。除浙大外,今年各地也有不少學校為學生提供更多轉專業的機會,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選修其他專業,實現各學科知識信息交互。學生若反感所學專業,很難在學習上提起興趣,不僅荒廢學業,也浪費大學4年寶貴時光,最終只能學到表面知識。只有選擇有興趣且適合自己的專業,才能學有所專、學有所精、學有所長。高校轉專業政策的改革,幫助學生在擅長的領域發揮才能,為學科專業做貢獻,也為國家儲備和輸送更多學科專業人才。
學校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和學習的機會,還需要學生好好把握。學生不要盲目跟從他人選擇轉專業,也不要只圖新鮮轉入不適合自己的專業,既浪費機會,也耽誤學習時間。大學4年短暫且彌足珍貴,希望每名學生都能理性選擇,在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