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名校紛紛推出各種“體驗營”搶奪優秀生源的同時(詳情可見--梁挺福:自主招生戰提前打響,高校冬令營搶先掐尖)。位于香港地區的高校也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最近香港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均推出了多元而誘人的招生計劃,在招攬人才上也是不遺余力。
政策解讀:招生大幕開啟,無硝煙,卻也迷人!
(一)港校一哥,“多元”之外還有普招
「多元卓越計劃」
香港大學于2015年首次在內地本科生入學計劃中試行「多元卓越計劃」,錄取多位具有不同才能的優秀學子。2017年香港大學內地本科生入學計劃將繼續開展多元甄選,為具有不同特長的優秀學子提供多元求學機會。除港大的本科課程外,同學還可以在多元卓越入學計劃中申請香港大學-劍橋大學聯合收生計劃、理學院本科生科研培育計劃以及香港大學與其它海外名校的聯合雙學位課程等。該計劃已經于12月30日截止申請。
通過篩選的申請人,將在高考前獲香港大學入學加分優惠或有條件錄取資格。
其中,獲選參加「香港大學-劍橋大學聯合招生計劃」的2017年高考的理科同學將進入港大工程學院學習一年。此后,港大將考慮學生的學科成績及綜合表現,擇優推薦學生接受劍橋大學的考核。劍橋大學會參考學生在港大的學業成績及英語能力,并安排面試進行考察。合格者可入讀劍橋大學工程學院,成為劍橋大學正式的本科學生,畢業后取得劍橋大學學位。
入圍「香港大學理學院-本科生科研培育計劃」的學生可以獲多重科研資源,可以到香港本地以及包括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等世界頂級大學在內的尖端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及學術交流。其中,參加「海外科研項目」學生還將獲得理學院的獎學金支持。此外,自入學起,所有學生都將獲派一位科研導師,指引他們的選課并為其參與科研項目提供協助。
入圍聯合雙學位課程的考生,有資格前往巴黎政治大學學習。前兩年在巴黎政治大學蘭斯、芒通或勒阿弗爾校區就讀。課程涵蓋五大社會科學范疇核心科目──法律、經濟、歷史、政治科學和社會學;三、四年在港大修讀文學、社會科學或商學主修。完成四年課程后將授予巴黎政治大學和香港大學兩個學士學位。
「普通的入學申請計劃」
除了「多元卓越計劃」,港大還推出了面向大陸2017年高考生的普通的入學選拔計劃,面向全國三十一個省份招收不超過300名學生。優先考慮以下因素的基礎上決定是否予以錄取:
A申請人的高考總成績
B 申請人的高考英語成績
C 申請人在面試中的綜合表現(如獲面試資格)
該計劃,目前已經開始申請,于2017年6月份截止。
(二)香港理工,高三之余提前圈定高二學生
「港理工推自招,不參考高考成績」
為了招收綜合素質優異的學生,香港理大于2017年起除參考高考成績外,將推行自主招生計劃,學生可以通過理大舉辦的《香港理工大學高中生數理化生學科檢測》獲取優異成績或獲取認可學科競賽獎項而得到面試選拔資格。通過面試的申請人可享受本科入學優惠政策待遇。
其中,香港理工大學高中生數理化生檢測面向高二學生開放,參加香港理工大學組織的數學、物理、生物、化學的檢測。在任何兩個學科獲取卓越成績的學生可以直接參加2018年香港理工大學的面試選拔。
報名日期:2017年1月10日至3月6日
檢測日期:2017年4月30日及5月1日
此外,針對應屆高考生的申請,香港理工大學推出了“學科競賽獲獎”的申請條件,只要應屆高考生符合其所列獎項清單中的要求,既可以申請。
參與資格:于認可學科競賽中獲省級一等獎或以上的應屆高考生
參與日期:2017年1月3日至3月8日
「自招之外,也有普招,參考高考成績」
與往年一樣,香港理工大學2017年繼續面向內地各省市自治區的應屆高考生提供48個專業,招收230名學生入讀本科課程。2017年1月3日起接受報名。成績優異的內地應屆高考生提供30個獎學金,每年金額高達港幣16萬元。
該計劃于2017年6月11日截止申請,依據學生的高考成績及面試表現,于7月初確定錄取名單。
政策背后:港校報考熱度在降低倒逼香港地區高校想方設法招攬優秀學生
我們會時不時注意到這樣的新聞:港大2016年錄取學生中有16位獲省、市或單科第一;或者是這樣的新聞:遼寧高考文科狀元劉丁寧棄港大,復讀考北大。
到底是港校好還是就讀內地名校好?見仁見智。
不過,最近幾年,隨著內地高校實力的大幅提高,部分名校正在縮小與香港地區名校的差距,加之,港校高額學費、動蕩的政治環境等因素使得港校的報考熱度在降低。
以港大為例,根據公開資料,2009年申請港大的人數為8016,此后逐年上升,在2013年達到頂峰12513人,2015年跌至9400人,今年則未有公布。若計及錄取人數,2013年,每41名報考港大的內地生,有1人獲錄取,時隔兩年,去年的錄取率則是30取1。
不可否認,香港的“非法占中事件”,“旺角騷亂”等,都使得部分意向港校的學生開始猶豫。
為了爭取那些在港校與內地名校之間搖擺不定的學生,無論是港校還是內地的名校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內地名校紛紛開設各種體驗營,使得學生提前了解自己的文化、氛圍、學習環境等。這也是為什么最近幾年各種體驗營層出不窮的原因所在。香港地區的高校呢,也不敢落后,紛紛拿出更加優惠條件招攬生源。目前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就是如此,其他的香港名校如香港科技、香港浸會、嶺南、香港教育大學等香港名校也會有所行動的。我們拭目以待。
多元選擇下:港校值不值得報考?
對于港校,的確有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一大批的學子。
比如港校的通識教育理念:通識教育作為一種大學理念,指造就具備遠大眼光、通融識見、博雅精神和優美情感的人才的文明教育和人性教育。通識教育作為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指非職業性和非專業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富有教養的個人和自由社會中健全的公民。這種通識教育的特點便是:在注重學習成績之外,更注重賦予學生自主的課程選擇,給予多種社會實踐與服務機會等。對內地高校對于每個專業學生的培養不同,港校的通識教育更加注重在本專業學習的基礎上,給予學生更多學習其他專業知識的機會。
比如港校的全球化師資與教學實力:港校的教育理念與全球接軌,所以其師資大部分面向全球招聘。高校的教師基本留學經歷,且博士學歷。甚至,多所港校還有諾貝爾獎得主授課。
比如港校高額獎學金:高額獎學金對于那些成績好、自主能力強的學生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免費都大學,還可以接受國際化的教育理念,何樂不為。香港大學每年共有約1000項不同類別的學術性獎學金、獎項,獎學金額達1億港元。香港中文大學設有1700項獎學金,全年發放獎學金同樣達到了數千萬港元。
當然,港校開放的學術氛圍、便利的留學條件、香港永久居留權等等也是很大的吸引力。更為重要的是,為自己爭取一個額外的求學機會。港校的錄取一般不影響內地的高考志愿填報,多爭取一個機會,就多一個進入名校的機會。值得擁有。
隨著近兩年香港地區政治的不安定,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內地考生的報考熱情。但是反過來看,對于那些想要去港校的同學來說,競爭沒有那么激烈了,反而是機會。其實,政治的動蕩不足為據,因為香港有著比內地更為完善的法治體系,以及大學學習更為開放的學術氛圍,對于求學而言,無疑是再好不過。
此外,對于沖擊清北的學生而言,可能會在北京和香港之間猶豫,但對于那些剛過一本線,甚至是一本線下的學生而言,申請港校更為值得。
隨著招生大戰的開啟,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地區高校,生源爭奪將會愈來愈激烈,相信香港地區高校也會有更為誘人的招生方式推出,去港校讀書也會機會多多。去還是不去?有譜了么?